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近三成不合格进口食品产自欧盟

  • 发布时间:2015-11-04 19:29:5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李子晨  责任编辑:金潇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0~2014年度全国进口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5年间,随着贸易全球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率达17.4%。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被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种类饼干、饮料和粮谷及制品类排在前三位,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来源地欧盟、中国台湾和东盟是前三位。

  据WTO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统计,2010~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432.4万批(货物批,下同)、1.4亿吨、2003.7亿美元。

  不仅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更加国际化。2010~2014年,我国从213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居前10位的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韩国,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4.3%。

  就近5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来看,我国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但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被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居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乳制品类、酒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干坚果类和特殊食品类,占被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5.1%。

  2010~2014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112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类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居前10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中国台湾、东盟,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中国香港,这10个来源地占被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9%。

  关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白皮书显示,2010~2014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18类不合格原因,居前10位的不合格原因分别为: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非食用添加物和产品未获检疫准入等,占被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5.7%。

  安全卫生问题中,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污染物超标较为突出,占被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5.2%;非安全卫生问题中,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较为突出,占被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1.8%。

  新的《食品安全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质检总局表示,将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健全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努力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其中要遵循四项原则,第一,更加突出生产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第二,更加强化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第三,更加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第四,更加严厉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并落实四项措施,即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支撑体系,以及建立紧密的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新格局,有效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