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从一线来 到一线去

  • 发布时间:2015-05-22 08:56:1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线班组

  □ 本报记者 彭燮

  4月的一个上午,一场激烈的PK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沙基地3楼多功能厅举行。同场竞技的11支队伍,从队伍名称上看就各有特色——“三新小组”、“特攻小组”、“超越梦想小组”、“坚持小组”……其实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QC小组。

  这里就是以“戮力同心·赢得未来”为主题的娃哈哈集团2015年QC成果发布会。经过前期片区评比和技术部门初审等激烈角逐,昌吉、贵阳等11家分公司的11个QC项目从7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在发布会现场进行PK。

  PK的第一轮是成果介绍。各QC小组按照5M1E分析方法寻找问题原因,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并遵循PDCA循环改进方法逐步落实,现场通过动画演示、微视频、实物展示等手段,对活动改进内容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如果说集团工程部QC小组《热灌线盖子杀菌系统开发研制》等展现的是娃哈哈公司层面质量改进成果的话,那么分公司QC小组则以实用性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一线质量管控要求,从点滴工作中寻找可操作的新技术、新发明,对生产设备、产品工艺进行积极研究探索,如:高碑店“三新小组”《罐头线精益质量管理提升》、莲花山“坚持小组”《HDPE瓶乳饮料膜包收缩质量改进》、广州“车间五QC小组”《改进CIP监控方法》,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来自一线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质量激情。

  听完了各个项目的介绍,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就显得火药味十足。评委和观众们轮番上场,把一个个棘手苛刻的问题抛了出来。

  “课题人员组成中没有一线员工,这是一个群众性的项目,如果一线的员工没有参与他们就感受不到。”

  “为什么把总经理纳入这个小组当组长,除了想利用他的技术外,还有什么考虑。”

  “根据你的陈述,我认为要因分析和论证,证据是不足的。”

  ……

  就在这一轮轮的“唇枪舌战”当中,不光是QC小组的成员们在进行脑力风暴,QC成果也在经受着再一次的打磨和完善。因为大家都明白,QC的魅力在细节,QC的生命在一线。只有把每个问题想得再细一点,把每项改进措施做得更实一点,质量改进的动力就会更多一点,企业的质量竞争力也会更强一点。

  经过从上午到下午的激烈比拼,最终,来自高碑店公司“三新小组”的《罐头线精益质量管理提升》QC项目获得了第一名。

  据悉,作为一项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QC活动在娃哈哈已持续开展了5年。通过QC课题改进,一批与质量问题相关的设备、工艺和管理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断规范,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用户投诉率、产品报损率已连续几年实现3年持续下降。

  据娃哈哈集团质量监控部负责人介绍,在推广QC活动的过程中,娃哈哈始终坚持“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理念,坚持QC活动开展的主战场在生产一线,务求组织一线工作者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并将质量改进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运用在一线,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娃哈哈集团《QC活动管理规范》中看到,公司要求各分公司应积极建立QC小组,提供各种技术和各类资源,为QC小组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非质量业务线人员参加QC活动,要求小组成员中一线员工人数不得少于2/3(质检科科室管理QC课题除外),QC小组组长尽量由生产一线人员担任,片区内QC小组由一线人员担任小组组长人数不得低于50%;人力资源部对年度QC小组一等奖获得小组组长及其他成员登记备案,纳入人才储备库。

  实践证明,来自一线的QC成果为娃哈哈提供了质量改进的“一线动力”,也让生产一线成为了质量改进的沃土,让一线工作者成为质量的守护者和推动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