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国内制造业仍需苦练内功

  • 发布时间:2015-05-07 09:35:5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观象台

  □傅江平

  国人赴日购买马桶盖的热点话题刚刚略有降温,最近,广东、福建、天津3大自贸区的成立和扩大免税品种的消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洋货热”。

  上海一家媒体曾这样描述上海自贸区的早晨:周阿姨和她的3个姐妹,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直销中心的抢购热,决定来凑凑热闹。早上8点不到,4人相约从宝山出发,7号线换乘6号线,一路辗转,为的是能淘点便宜“洋货”。但是,大妈们还是晚了一步,像加拿大猪肉、乌拉圭牛尾,在她们进来不到5分钟,便已经被抢购一空。

  洋货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境人数超过1亿人,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在代购方面,活跃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代购活动更是十分频繁,难以统计。比较这几年国人在海外市场消费类型的变化不难发现,以前主要是以购买奢侈品为主,如今购买一般生活用品的占到了越来越高的比例。无论是国人推崇洋品牌、大陆居民赴港囤积奶粉,或是出国购买家电产品、生活产品、医用产品,无不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国人对国货的不信任!

  众所周知,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才能带动制造业活力的持续迸发,从而使技术革新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创造出制造者、消费者双向受益、一荣俱荣的良性局面。若是有“移动钱包”之称的我国消费者能够移动回国内,支持本国产品发展,对国内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可想而知。但是,现实情况总是透露些黑色幽默:消费者千辛万苦大费周章地从海外“抢购”的洋货,回家仔细一看却发现是“Made in China”,也算是支持国货了。

  中国游客喜欢在国外购物,不排除有崇洋媚外的原因,更多的是追求高质量。近年来,频频有媒体指出,某些厂家制定了双重标准,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出口获取高额利润,品质稍次甚至假冒伪劣的产品则留在国内销售,甚至有企业堂而皇之地说“反正国内卖不起价”。渐渐的,在消费者中形成了“即使是在国外市场上的国货,也必然比国内的同种产品质量更优”的潜在思维。

  对于当下自贸区的建立和进口关税的调整,有一种声音认为,目前国产商品陷入信任危机,而我国商品特别是日用品消费量仍很大,这时让大量质优价廉的国外消费品涌入中国,会给中国消费者一种错觉,以为咱们制造的东西不好,这样的错觉会加剧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

  不过,更多的声音认为,自贸区的建立和消费品关税降低,必然会产生鲶鱼效应,通过竞争,不仅会促使国内消费品制造企业痛下决心拼质量、比技术,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而且还促使其产品尽快与国际标准对接,最终可以倒逼国货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规模和层次。

  其实,不管洋货这条“鲶鱼”有没有起作用,归根究底还是要国内制造业自己练好内功。扪心自问,我们的制造业能否从过度重视价格压缩、质量控制放松的惯性中解放出来?能否在质量上严谨一点,功能上用心一点?能否以匠人精神审视每一件产品,满足国人心理期待?若都能做到以上几点,国货振兴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开阔。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