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创新有抓手 品质有保证

  • 发布时间:2015-04-24 09:34:22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杨贞晶 本报记者 傅江平

  企业做研发是“不能公开的秘密”?企业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研究技术?NO!在深圳,随着创新技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企业实验室已经打破固有的城堡,愈加趋向外向化发展。据记者观察,近来,深圳企业界刮起的这一股“争创重点实验室”的风潮,自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挂牌落地以来逐步走上巅峰——越来越多创客进入制造研发领域,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企业也注入了不少以知识创新和质量引领为口号的“创客”精神,“知识无边界”的内涵更是让许多企业的研发平台成为了技术领域的“联合国”。

  4月13日,国家科技部刚刚发布了进入第3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环节的实验室名单。记者了解到,在105家企业中,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深圳华大基因研究3家深圳企业均入选,其中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是由广东省科技厅推荐。近年来,深圳重点实验室数量稳步上升,根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深圳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93家,相当于深圳市前10年所建设重点实验室数量的总和。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目前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共12个,其中重点实验室有3个,成为深圳全市新区之中数量最多的辖区。

  重点实验室虽然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民的血液——企业却曾经一度被“拒之门外”。就拿国家实验室来说,因为严苛的准入门槛,国家实验室从1984年创立至今,各个技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还只是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隶属于企业的只有不足100家。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政策出台,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就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3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同时,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自2005年起分2批建设了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为行业发展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使之在企业界和科技界产生良好影响。其中,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成为了当下最为普遍的交流合作形式。

  记者了解到,深圳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交流同样日趋活跃,并产生了良好效果。4月16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正式签约,双方将通过产学研结合,致力于研究解决行业内对水性涂料应用最具争议的疑点难点,为行业提供一套普适性较强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涂装工艺技术规范”,并联合行业协会和国际组织,推动其在中国的普及应用。几乎在同一时间,港中大(深圳)申报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为建校以来首个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了以高端研发、技术转移带动深圳产业向科技型转型发展,深圳校企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一同成为了深圳市的科学技术公共平台,仅就深圳虚拟大学园而言,到去年孵化的科技企业已达861家,其中上市33家。

  面对市场竞争,企业会提出高科技技术的现实需要而创立实验室,然而,对于更多传统制造业来说,不管是从实验室内研发的哪项新技术,还是对产品的哪项检验,都是关系到其能否转型升级成功、稳固自身市场地位的一块基石,金龙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该企业的电线电缆研发中心与国内专业高校电线电缆权威机构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购买了200余排套先进的检验仪器,主要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本厂生产工艺的改进。近年来,得益于集团科学管理和完善的检测设备,确保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合格率达100%,在历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质监局的市场抽查和重点工程使用检测中更是全部达标,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提高。

  实验室是创新的载体,2011年深圳新增各类国家省市级实验室技术中心134家,2012年新增180家,2013年新增176家,2014年新增138家,深圳已累计达1093家,是2009年底的3.6倍,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经过数年积累,深圳创新载体体量庞大,同时有了质的变化,已从技术创新转向引领式创新,并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