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宝安:打造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 发布时间:2014-11-16 08:31:1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深圳宝安区在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中,因其特有的区域优势在整个示范区建设中举足轻重。宝安迅速明确了自己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定位,争取了先机,更找到了工业强区向高科技产业强区转变的最佳路径。

  他们采取顶层设计,全面科学规划,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空间和物理空间保障。这种保障无论对于创新者还是投资者,都会增强其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宝安区以区域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吸引创新资源,可以说牵到了整合创新资源的纲。以优质的创新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搭建舞台广聚创新资源,让创新创业者心无旁骛求发展,带给宝安的必然是创新实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宝安以创新载体建设为科技创新拓宽空间,也正契合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需。以创新人才聚集带动各种创新资源聚集,让宝安打造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成为可能。在此,特刊发宝安自主创新报道,以飨读者。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正式获批,深圳再次站到了自主创新的潮头。在国家批准的示范区空间,宝安区以92.29平方公里,占了深圳示范区面积的1/4,迎来了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强区的历史机遇。面对新机遇,宝安人励精图治打造“新宝安”。宝安区委书记田夫提出,宝安将提炼新的理念指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发展。要确立“科技第一、产业第一、企业第一”的发展理念,并在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方面实施“四个计划”,让宝安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成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求长远

  宝安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面对区域竞争、产业转型、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新宝安”如何战略定位?如何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宝安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用规划指引、指导科技创新发展,是宝安一以贯之的基本准则。宝安围绕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编制了《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和《宝安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宝安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努力路径。同时,积极加大创新载体、人才、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规划研究。根据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编制了《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空间布局规划》;实施区人才战略规划,制定了“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实施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了“智慧城区”规划研究;为打造宝安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区,启动了涵盖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华讯方舟“天谷”、光启超材料等园区和重点科技企业的宝安科技创新城规划。其他各类创新载体规划也循序展开,包括环立新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石岩总部经济园区、超材料产业集聚区、沙井象山低碳产业园等。

  《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以打造“城市宜居、产业发达、山水秀美、人文丰富、人民幸福”的美丽宝安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上,到2015年,建设用地地均GDP达到11.0亿元/平方公里,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平方公里。2020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5%,建设用地地均GDP达到17.5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平方公里;在空间结构上,以西、中、东三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集聚城区内部功能,形成“三带两心一谷”:三带包括西部活力海岸带、中部黄金发展带以及东部生态休闲带;两心为宝安中心区和空港中心;一谷为石岩科技健康绿谷。

  《宝安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打造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产学研官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实现五大发展目标:1.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区当年GDP的比重达到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2.创新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到2015年,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0个以上;3.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15年,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4.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授权专利数达到1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不断提高: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力争达到33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空间布局规划》对全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引导,以初步形成集孵化器、科技创新园、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带两核三区”的科技创新总体空间结构。“一带两核三区”包括: “一带”即沿广深公路(107国道)和宝安大道的科技创新发展带;“两核”即两个科技创新核心区,包括以宝安科技创新城为主的西乡核心区和以环立新湖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福永北—沙井南高新区为主的福永—沙井核心区;“三区”即三个科技创新重点片区,包括新安片区、石岩片区和松岗片区。

  权威的顶层设计,科学的规划引领,宝安科技创新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稳步推进。

  优化生态搭建平台,招才汇能广聚创新资源

  创新无不得益于区域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支撑体系。宝安将创新生态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摆在突出位置,不遗余力地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目前已形成了“八平台两服务站”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分别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产学研服务平台、展示交易平台、培训交流平台、土地厂房和人才服务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站、深圳科技图书馆桃花源服务站。

  为了提升企业的基础创新能力,宝安还依托重点科技企业,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全力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同时,整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加速创新平台引进。目前已成功引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能源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成果转化中心、深圳大学医院部生物技术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等高校创新平台机构入驻。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也使企业基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如粤深钢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产学院合作基地、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军工民用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打造培育和积极引进,宝安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98个,极大提升了科技创新基础实力。

  为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宝安坚持人才为先,实施人才战略。“凤凰工程”政策,对入驻宝安的高层次人才从住房、教育、创业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凤凰工程”实施两年,已认定区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7个、科技创新人才139名,立项资助人才创新项目28个;同时,大量从区外引进创新型团队和人才,已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

  在政府的示范和政策杠杆带动下,一大批科技企业主动创造条件提升改善用人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入驻。比如凯中股份公司对高层次人才一次性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粤深钢、大富科技劲拓股份、比利美英伟等多家高科技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接纳吸引博士后驻站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为广聚创新资源,宝安不断创新。今年8月又启动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重奖优秀团队。2个月就收到参赛报名726家,其中企业组410家、团队组316家,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这其中占报名总数56.3%的来自宝安以外,其他省市110家、海外22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不但有效激发宝安科技人才、企业创新热情,更会吸引一大批优质创新资源聚集宝安。

  载体优先强力投入,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创新

  宝安高科技产业长足发展、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得益于创新生态、创新文化、创新政策等的支撑,也得益于创新空间支撑体系和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他们确立了“载体优先”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针,创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民营科技创新园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类园区23个,其中民营科技创新园16个,建筑面积216.4万平方米。同时,围绕“拓展创新空间、提升服务内涵、扶持创业发展”的思路,制定实施了《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推动了科技创新园区认定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八平台两服务站”向各民营科技创新园延伸服务,以强化园区建设运营指导,推动园区管理服务模式转变,进而增强园区科技创新活力;积极争取市科创委支持,市区共建科技创新园,在政策、资金、园区服务等多个方面争取市级资源支持,提升园区科技孵化服务能力,辅导各园区积极创办市级孵化器。与此同时,各类新型产业载体建设也如火如荼。

  在科研投入上,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通过开展项目立项和奖励,落实科技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杠杆”效应,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从而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2012年以来,科技计划立项和科研资金安排持续增加。2014年安排资金2.13亿元,较2012年增长85.3%,目前已完成立项1110项、安排资金1.716亿元。2012年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45亿元,2013年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70.5亿元,2014年带动社会研发投入有望突破80亿元。

  宝安还引导支持科技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区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内科技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提升企业技术攻关能力。2014年引导区内欣旺达等43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近三年,累计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126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组建了半导体照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数据、激光及3D打印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力促进了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年底有望完成激光产业技术联盟组建工作。充分发挥科研资金的导向作用,坚持重点倾斜与一般扶持相结合,不断加大对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2014年立项资助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192个,安排资金5760万元,较2010年的34个项目841万元,分别增长了465%和585%。

  目前,《宝安区推进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已制定,从统筹空间规划布局、强化土地节约利用等20个方面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宝安将实施四大计划全面提升宝安的创新能力,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培养计划,今后3—5年,要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培养出更多百亿级规模的科技企业;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可持续高速增长;三是实施园区企业集聚计划,通过园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园区,使进驻企业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实施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通过一流企业引进一流人才,优质企业引进优质人才,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人才的聚集地。

  宝安力争打造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激情和措施也得到深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对宝安科技创新工作的创新思路、战略和成果表示赞赏,并希望通过“市区联动”,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陆健还表示,宝安可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方面尝试制订新的政策,为全市先行先试;探索将科技政策用于政府采购,推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集中资源优势为传统优势领域的产业转型提供保障,可联手共同投资建设产业载体,推动智慧城区的建设。

  力争建设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宝安已在路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