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靠技术创新“拿高分”

  • 发布时间:2015-03-16 09:33:3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曹传铎 宋军杰 郑家烈本报记者 张 华

  2013年,湖北宜昌市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标准委考核验收。在湖北省承担的16个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中,宜昌市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是唯一一个因技术创新而获得奖励分数的示范项目,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据宜昌市质监局局长郭一彬介绍,与大多数农业标准化项目来比,茶园机械化生产有其特殊性,在3年建设期间,他们始终将重点放在“两化”(机械化和标准化)上,侧重于茶园生产各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郭一彬说,2010年以前,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既无国家、行业标准,也没有省级地方标准,因此,他们首先将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收集采用《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14项;制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制度》等4项管理标准;制定包括《农机操作员准则》等8项工作标准以及《机械化生产茶园条件》等10项操作标准。全部标准体系涵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操作标准共计34项,为示范区项目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握生产关键环节推行全程机械化。确立技术服务部、农资服务部和机械服务队参与项目建设,通过“两部一队”开展社会化服务,在茶园的机械耕整、机械施肥、机械防治病虫、机械修剪、机械采茶等生产关键环节推行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项目投资近10万元购置设备,无偿投入核心示范区,重点支持核心基地机械化服务装备建设,带动了示范区机械化技术推广。

  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李传友在考察示范区后认为,项目的立项及实施具有前瞻性、方向性,产生的成效主要表现在“7大”:即茶园园相大改观、茶叶产量大增长、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大进步、经济效益大提高、茶叶种植面积大跨越、茶产品质量安全大提升、农机化事业大发展。据统计,示范区3年累计完成标准化生产鲜叶11.03万吨,创产值2.65亿元;新增夏秋茶采摘量2442.8万公斤,新增夏秋茶鲜叶产值3908.5万元;新增节本增效5673.6万元,节省人工192.27万个(新增116.62万个);为茶农新增节本增效与增产增效9582.1万元。产品商品化率95%以上,鲜茶质量合格率97%以上。示范区茶园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6%,茶园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率达到90%。核心示范区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茶园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率达到100%。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宜昌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呈现出4大特色。着力引智借力,提高技术水平。各示范区承担单位都积极广泛联系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请他们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着力丰富载体,促进技术推广。2012年9月19日,全国西南片区茶园机械化管理设备示范现场会在示范区召开。来自广东、江苏、湖南等7个省市的农业、农机和茶叶专家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此外,项目连续3年在示范区举办“标准化”杯机械化采茶竞赛。来自示范区的多名机械采茶手参加角逐,参观的干部群众达上千人,竞赛现场广泛散发技术资料,宣传标准化知识,扩大示范区影响;着力培育亮点,促进典型带动。项目组积极帮助示范区核心基地品牌创建,重点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全福河村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推进茶叶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区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着力项目联动,促进示范建设。如宜都市政府在实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项目中,明确对项目区农民及专业合作组织购置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予以倾斜。2011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叶项目建设在宜都市王家畈、潘家湾、松木坪、聂家河4个乡镇、10个行政村展开,项目集合中央、省、地、县4级财政支农资金250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235万元,新建高效标准茶园133公顷、改造提升中低产茶园900公顷,有力促进了标准化茶园建设。2012年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在宜都市王家畈乡全福河村实施。项目狠抓5大工程,推动72公顷茶叶标准园创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