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雅昌模式”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清道夫”

  • 发布时间:2014-10-22 09:33:27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杨贞晶 本报记者 傅江平

  2012年,著名画家杨之光微博打假成为在世艺术家鉴定作品的导火索。短短两个月里,杨之光就发现自己在市面上流通的画作里有42幅赝品,涉及17家拍卖行,其中,有80%是原作临摹,有20%是凭空捏造,更让杨之光难过的是,由于没有查到原造假者,很难诉诸法律程序。

  “最近几年,大家对印刷品都很困惑,不仅仅是我,画家、藏家都害怕印刷品,现在大家看画时候多了一种工具,就是高倍放大镜,甚至还要闭眼去摸或用水去泡等多种方法。”曾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史国良同样打假多年,面对自己的一幅幅伪作,他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不论是杨之光还是史国良,因为有感于造假技术的升级对鉴定提出的新挑战,雅昌文化集团推出的艺术品鉴定备案技术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并“迫不及待”地参与鉴定备案,成为雅昌鉴定的一员,标志着雅昌正式进入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社会服务化模式。而这种“雅昌模式”也在今年获得了质检部门的认可,或将推广为行业标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清道夫”和“守护神”。

  打造艺术品的一张身份证

  据了解,雅昌艺术品鉴定备案运用了现代物理和分子技术对艺术品进行DNA数据采集的原理,为艺术品打造唯一、权威的“身份证”。雅昌艺术家服务中心副总经理申小波告诉记者,从2011年7月开始,雅昌就筹建雅昌书画鉴定备案中心(现为雅昌艺术品鉴证备案中心),引进鉴定备案数据采集设备,随着去年2月与杨之光签订鉴证备案,“雅昌模式”正式结合了业务和市场的需求。“我们邀请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而后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原作进行显微结构检测等,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辑,同意存入数据库进行备案。以后在市场流通时,就可以对送检的艺术品进行物理检查,并与数据库中的艺术品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认证艺术品的真伪。”申小波描述道,其中把主动权交给了艺术家,让其本人亲自参与到最核心的艺术品鉴定中来,成为了艺术品领域充满历史跨越性的一步。这相当于既采集了指纹和眼睛的虹膜又提取了DNA样本,多重的“唯一性”,让雅昌的艺术品鉴证备案如同办成了铁案。

  “一个人一辈子做几件好事不容易,有人用高科技来造假,我们就用高科技来打假,这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做就要做好,坚决做到底。”作为参与雅昌鉴定的第一位艺术家,杨之光说道。

  “雅昌模式”获得认可

  “鉴别艺术品真假是时代赋予质检总局的责任。”今年8月20日,质检总局召开一场艺术品鉴证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题工作会议,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质量司副司长马思宇等有关部门等4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雅昌集团副董事长何曼玲也位列在内。与会代表纷纷对艺术品鉴证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前魏传忠在雅昌北京分公司了解情况时,就与雅昌董事长万捷作了深度交流,对“雅昌模式”表示了认可。

  据申小波介绍,在今年北京的春拍中,附有雅昌鉴定备案证书的保真拍卖专场画作共计18张,拍出16张,获得了1000多万的成交额,热烈的市场反响,使得这些拥有“身份证”的作品,相比以前每平尺涨了5千到3万元不等。

  目前,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技术服务已经由原来面向的国画和版画艺术品,扩展到油画和雕塑,实现了国、油、版、雕等艺术品的鉴证备案和认证服务,而雅昌在原来艺科所的技术基础上,通过升级设备,开发定制化油画的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并实现了非接触式的自动图像采集功能。申小波告诉记者,雅昌目前的技术应用环节主要有艺术作品的工业品筛查、艺术品的高清复制级别的图像采集、艺术品的显微图像点采集、艺术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像采集。

  雅昌董事长万捷说:“艺术创作无标准,但艺术品鉴定备案要有标准,通过高科技与标准化手段的融合,艺术品市场的打假保真已不是梦想,而由此带来的艺术创作的繁荣和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则是雅昌应尽的社会责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