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激进举牌模式难延续
- 发布时间:2016-01-07 00:30: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恒
2015年险资频繁举牌引发各方关注。券商分析,由于保险行业高速发展,尤其是保费快速增长,一些险企形成庞大资金量,投资风格激进,用资产推动负债,这种发展模式风险较高。
针对保险行业的投资动作,监管部门也开始逐步发声,加强对行业风险管控。12月底,监管层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相关监管规定连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监管收紧,风格激进的险企投资股票的增量资金或缩水。
保险行业飞速发展
去年以来,险资频繁举牌,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争议。而从举牌时间来看,不少举牌动作均属于中小险企,短时间内汇聚大量资金,进行多次举牌操作,动作之凶猛、举牌速度之快令市场咋舌。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举牌或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常态。
实际上,险资之所以动作之大,其背后折射出整个保险行业飞速发展的趋势。在“保费+投资”的双轮驱动下,保险公司业绩遥遥领先,为险企的投资模式奠定了资金基础。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保险行业利润总额达到2440.19亿元,同比增长95.05%。行业利润增加主要得益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大幅提高;同时,在降息过程中,提升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
据海通证券预测,2015年保险行业保费增长将超过20%,新单价值增长至30%以上;备受关注的全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有望达7%以上,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有机构预测,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行业发展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未来监管有望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险企频繁举牌却也存在隐忧,不少大型险企先后表示难复制中小险企的举牌模式。广发证券分析指出,此轮保险公司强势举牌,发起者均不是传统大型险企。对于这一现象,行业可复制性不高,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更趋向于稳健经营,风险偏好较低。总体而言,大型险企举牌会考虑到三个关键因素:流动性风险、监管风险和投资标的稀缺。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公开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内控不足的风险,少数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为相关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执行难以到位,大股东或董事长凌驾于内控之上,投资管理能力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险企“短债长投”可能存在潜在流动性风险。有券商表示,未来保监会将在投资端和负债端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以控制“短债长投”的流动性风险,保险公司股票持仓和杠杆倍数均受影响。据测算,2016年部分风格激进的民营险资投资股票的增量资金同比将缩水50%以上,由险资举牌驱动的蓝筹行情难以持续。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