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谨防涨66万倍才能回本的“港式”老千股

  • 发布时间:2015-12-11 07:50:58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杨菲

  注册制真的要来了!推出后不仅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也能不断优化投资者的结构,建立买者自负的文化。但也要小心可能出现的、类似香港市场上投资者口中的“老千股”。

  近日,在微信某公众订阅号上,一篇分享自己父亲购买香港老千股的惨痛经历的文章分外引人注目。

  这个名为“约翰法雷尔”的作者称,其父亲在2007年底至2008年期间陆续买入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蒙古矿业(01166.HK),平均成本为每股0.4港元,购买数量达到1550万股,市值达600万港元。

  截至昨日收市,蒙古矿业为每股0.365港元,看似还差10%左右就能回本,其实,这只股票已经有过4次合股,使该投资者原本拥有的1550万股陡降成了现在的775股,市值只剩下283港元,亏损程度达到99.995%,意味着这只股票要涨21200倍才能回本。

  香港现行的上市制度是自2003年4月1日起实行的双重存档制,属于注册制的一种,符合条件就能上市,但对信息披露要求较严。这种透明化的政策原本为了让市场更加自由便捷,但也让一些“庄家”有机可乘,将散户视为待宰绵羊。

  涨66万倍才能回本的“千王之王”

  “老千股”的范围很广,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现有香港股票市场制度中,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一个没有正经业务的上市公司,不断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圈钱,就可以称之为“老千股”。

  蒙古矿业并非唯一让人亏损的“老千股”,香港市场中名声在外的,是一只叫民信金控(00273.HK)的股票,这家公司多次被市场人士称为“老千股的鼻祖”。这家公司不仅业务上多次转变并多次更名,混淆普通投资者视听,还已多次合并股份。

  1999年至今,民信金控的合股历史用一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完。在先后经历了2合1、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10合1后,单按合股记录来算,假设股民小明在1999年买入该公司625万股股票,到如今就只剩下1股了。而在1999年,这家公司在合股前的股价在0.05港元左右,小明如果当年花31.25万港元买了这家公司,现在只剩下0.475港元,小明要等民信金控上涨66万倍才能回本,简直是“千王之王”。

  丰盛金融集团资产管理部分析员冯宏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称,合股是奇葩公司经常采用的财技(金融投资、企业融资及财务策划的技术)。根据香港市场规定,股价低于0.01港元的股份都会进入碎股市场交易,其流通量与主板市场完全不可以相提并论,所以合股成了众多“老千股”的不二之选。毕竟,只有继续在这个市场上运作,才可以圈更多投资者的钱。

  更为蹊跷的是,这家公司频繁地更换名字,让普通股民摸不着头脑。1999年香港联交所有电子记录以来,这家公司就已四次更名。1999年4月,公司名字为“华汇控股”;1999年7月,公司名字更改为“中联控股”;1999年11月,公司更名为“互联控股”;直至2005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威利国际”;到2015年7月,公司又将名字改为“民信金控”。不少股民直呼“骗我可以,请注意次数”。

  不少“老千股”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堂而皇之地让小散户输得一穷二白。香港投资专家周显在其所著的《炒股心法——股票的价值到大破价值投资法》中,描述了一种香港特有的方式,称为“向下炒”,经常令小散户掉入陷阱。

  书中以价值投资者老李为例,一家公司A的每股资产净值是1港元,当股票价格跌到0.9港元时,老李觉得捡到便宜,开始不停入货,没想到股价跌到0.25港元,股价也只有资产净值的25%,简直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假设按照A股的投资逻辑,老李可以把股票捂着,等到牛市来了,自然就涨回来了。

  但是在香港市场,由于发行股票机制相对灵活,大股东可以自由定向增发或者配股,于是A开始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向大股东的“亲友团”定向增发,而大股东在0.25港元至0.9港元卖出的股份,现在以每股0.2港元又全部买回来了,有资本进行新一轮的“屠杀”。

  冯宏远称,还有一种被滥用的财技就是“供股”(增发股票让现有股东认购)。比如大股东宣布,二供一,现价已经跌至0.2港元,每股供0.15港元,折让25%,这让老李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没钱供,股权被摊薄而输了;如果参与了,多供几次股,总有一天老李会弹尽粮绝而退出比赛。

  在不断的合股、供股中,不少“老千股”一次次地碾压着抱着“投机取巧”心态的小散户的心。

  “老千股”为何猖狂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老千股”之所以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特产”,主要原因是香港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和批股上存在很大的程度把关不严。

  上述市场人士称,香港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投资者,而这个保障仅仅局限于没有投资者主动投诉。所有的调查和处理都是依靠持牌机构的主动上报,在进行很多调查的时候,证监会很难有实质性结果。

  该市场人士认为,香港股票市场仍然有不少制度需要优化,“持牌机构、投资者、财团这些行内玩家都有一个底线,只要不玩过火,其他的心里明白就行。”

  冯宏远则认为,“老千股”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注册制,而在于市场的机制不完整,导致了“老千股”在香港市场泛滥。由于香港市场对于这类小盘股份没有“沽空”机制,失去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如果这些股票也能沽空,绝对能吸引很多国际沽空机构前来“掘金”。

  冯宏远称,全球成熟市场大部分都采用注册制,比如美国、欧洲等,但是这些市场并没有出现很严重的“老千股”问题。而香港证监会在执法上也不算特别松,如果出现很离谱的现象都会主动处理,但“水至清则无鱼”,监管机构不可能事事把关。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香港的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些“老千股”早已非常了解,而即便是香港的小散户,可以从网络及媒体看到很多相关新闻,对这些股票也相对小心。

  A股会不会诞生“老千股”

  随着注册制的临近,有市场人士担心,在上市越来越趋于便捷的情况下,A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老千股”的战场?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如果未来内地企业的股票发行制度更便捷灵活,不排除有居心不良的企业会模仿香港“老千股”的做法,通过讲故事、供股、合股这些财技的公司绝对有可能出现。

  刘大昌认为,如果A股市场像国际上的成熟市场一样发展,这类公司能够上市本身也是符合上市条例的,应该交给投资者自己去做选择。他预计未来A股市场的上市会像香港市场一样,对于上市保荐人、各个协助公司上市的第三方都需要监管,而对普通投资者的教育培训也会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他认为未来A股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会增加,而散户的比例会逐步下降。

  不过,中金三甲研究部主管王韵君则认为,即便A股推出注册制,短期也不会让市场变成“老千股”的温床,因为排队上市的股票还有很多,而且这些公司都是拥有一定实力的,而且也已经经过了证监会的层层审查。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王韵君认为内地股市的融资意图没有香港股市的这样强,散户的钱一般不具备融资功能,只有高价值的股票才能吸引散户,因此短期内如果注册制落实,A股反而会上涨,“老千股”的行情要两年左右才会出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