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中信证券骨干“陨落” 4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 发布时间:2015-09-01 02:32:02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蕾  责任编辑:杨菲

  在成立二十周年之时,中信证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8月30日,有关部门披露,中信证券4名高管因分别涉嫌内幕交易、伙同他人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名高管分别是中信证券执委会委员徐刚和刘威,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房庆利,另类投资业务部总监陈荣杰。

  这4人都是中信证券的元老和骨干,也是这个行业中“响当当”的人物。市场人士称他们为“在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而这些人的“陨落”也许会降低中信证券相关业务的影响力。

  8月30日,中信证券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说,公司正面临重大考验,希望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被查高管曾是业务“顶梁柱”

  8月30日,有关部门披露,中信证券多名高管和员工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几乎同时,上述消息得到中信证券的确认。

  在同日下发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坦言,公司正面临重大考验,希望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公司在积极采取措施,查找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严肃整改。

  中信证券是券商行业当之无愧的“一哥”,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4人是中信证券的元老和骨干。分别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执行委员会委员、金融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威,金融业务部负责人房庆利,以及另类投资业务部总监陈荣杰。

  “2007年之前,中信比较一般;现在综合而言,研究覆盖面和深度已达到市场第一,这是徐刚一手带起来的。”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说。

  46岁的徐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1998年加入中信证券,2003年开始担任中信证券研究部行政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部多年蝉联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前,徐刚分管中信证券后台、IT以及清算业务,同时继续分管研究部。

  “徐刚个子高挑,说话直接,做事风格很猛。”接触过徐刚的人评价说。在一次媒体聚会中,徐刚曾经对一家报纸的记者直言,该报版面印刷的字太小,看起来太费力。

  与徐刚同年的刘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负责过公司的固定收益部,投资银行管委会等部门,目前担任金融市场管委会主任,负责公司资本中介业务。

  45岁的房庆利1997年加入中信证券,先后在研究部、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工作,此后主管融资融券和PB(主经纪商)业务,他所负责的业务连续排名市场第一。在进入中信证券之前,房庆利曾在《金融时报》任职。接触过房庆利的记者回忆说,他为人谦和,对记者也很友好。

  “徐刚、刘威和房庆利在这个行业中是相当有名的人物,这三个人都是在中信证券提拔和成长起来的。”吴小平说,徐刚和刘威分别负责权益类和固收类,在市场和行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房庆利主要负责PB业务,在行业中非常领先。

  吴小平表示,中信证券的业务线很宽,且每项业务均能名列前茅甚至排名第一,这很难得。这些业务都是这批骨干和负责人一手带起来的。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徐刚、房庆利和陈荣杰是涉嫌实施内幕交易,不过,中信证券及前述相关部门并未披露具体的案情,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有消息称,上述三人涉嫌利用亲友的证券账户实施内幕交易,不过,消息并未得到相关方的证实。

  刘威的问题则有所不同,据了解,刘威涉嫌伙同《财经》杂志记者王晓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目前,王晓璐亦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事情缘起于7月20日王晓璐撰写的报道《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当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该报道不实。

  首次卷入被协查事件

  卷入内幕交易危机,中信证券将在不平静中度过自己的20岁生日,仍在调查中的中信证券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中信证券的多名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平时很难接触到徐刚、房庆利等大领导,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信息也是从媒体上得知的,目前自己的工作一切正常。曾经接触过徐刚和房庆利的员工则称“他们人都很好,希望风波早点过去。”

  对于已经发展20周年的中信证券来说,这是首次卷入骨干被协助调查的危机。

  在风口浪尖上,中信证券的管理层人士也变得十分谨慎,多位人士表示,现在这个时间段,不方便对外透露任何信息。

  尽管员工称工作一切正常,中信证券也公告称,公司流动性充足,各项业务正常开展。但还是有市场人士对中信证券的未来表示担忧。

  “做业务的人是有,不过这些骨干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市场的影响力恐怕会降下来。市场不缺懂业务的人,市场上有时候听别人说话,听的是名声。”前述市场人士认为,中信证券或许还会因为该事件面临处罚。

  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最初在名噪一时的大券商中,算不得第一方阵。中信证券的机遇来自于2003年前后,当时,国内证券行业快速生长,不少一线券商存在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巨亏等问题。

  从那时起,“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中信证券逐渐开始站在券商行业的前列,2003年在董事长王东明的带领下,中信证券已经完成上市,随后,背靠大股东中信集团和不断的并购迅速崛起。

  “中信集团是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对它的业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吴小平说。中信证券也承认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王东明不止一次表示,中信证券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版的高盛”,他还要求将《高盛帝国》翻译成中文,推荐给中信证券的员工阅读。由于中信证券总部位于北京麦子店街,中信证券也被称为“麦子店高盛”。

  成为本轮救市先锋

  自6月26日起,A股开始巨幅下跌,国家为稳定市场出手救市。作为券商界“一哥”,中信证券成为本轮救市的先锋。

  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召开会议,联合承诺,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同时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21家券商中的领衔者即为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负责人还曾公开表示“失灵的市场就要救助”。

  1200亿救市资金由证金公司统一管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证金公司本身不能直接参与交易,这些从券商和银行方面凑过来的钱,得通过券商的人下单来买。

  中信证券旗下四大营业部被认为是证金公司主要“御用席位”,在“股灾”期间,四大营业部疯狂护盘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

  据媒体统计,4家营业部在7月分别登陆龙虎榜222次、83次、195次和237次,分别累计买入370.53亿元、120.23亿元、328.74亿元、265.28亿元,总耗资过千亿。

  与此同时,证监会和公安部门也开启了史上最强的监管风暴。8月25日,《证券日报》发表评论称,一些机构“把心思放在赚国家稳定资金的钱上边”,当日,中信证券多名高管即被公布协助调查。

  因此,市场有猜测,中信证券多名高管涉嫌内幕交易或与救市资金有关,不过,上述消息并未得到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回应和证实。

中信证券(600030)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