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股票ETF期权自述:我不是洪水猛兽

  • 发布时间:2015-01-12 00:30: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我是上证50股票ETF期权,中国股票期权的首个试点,2月9日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诞育。

  对于我的到来,有人欢欣,也有人恐惧。没错,我是有些特殊。就投资方向来说,我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我的哥哥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相信人们已经不再陌生,而我那个不争气的亲戚“权证”,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体验。

  作为金融对冲工具家族的一员,我的出世,不是为了对付某一类投资者,也不在于打压其他兄弟类别投资,我只是想在您管理投资风险时,略尽绵力。

  我是谁

  应该说,大众对我并不陌生。生活中,我的影子并不鲜见。

  一份购房合同,对于买房子的人来说相当于看涨期权即认购期权多头;一份保险合同,对购险者来说则相当于看跌期权即认沽期权多头。

  在操作中,投资者老张买了一张行权价格为1.500元、合约单位为10000、2月2日到期的50ETF认购期权,这意味着老张在2月2日当日可以以每份1.500元的价格买入10000份50ETF。老张就是这份期权合约的多头持有者。

  无论你是处于获取收益还是规避风险的目的,根据你的风险的判断和偏好,我将把相应的风险头寸分配给你。我能够提供的头寸有两种类型——认购(看涨)期权以及认沽(看跌)期权;行权价格共设5个:1个平值、2个实值、2个虚值,共设当月、下月、当季月、下季月四个合约到期月份。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决定买入和卖出,在四种权利中选择其一。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头寸的组合更加精确地剔除您不想要的那一部分,不过这需要支付更多的权利金或保证金,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目前,市场上对我的认识和应用主要存在五大误区,需要仔细分辨。

  误区一:绞散

  不过,由于我是一个新生儿,情绪稳定程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另外我的性格属性比较特别,为了避免一部分人因为理解不深误用误伤,所以一开始,能够上台切磋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和承受力。个人投资者账户资金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机构投资者需要同时满足账户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及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不好意思,个人投资者还需要有和我的哥哥们融资融券或金融期货相熟。

  所以,上台的都是“熟人”和“大户”,这些人一般具有类似投资经验和专业投资能力,一来合作默契,二来误伤概率很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帮他们绞杀散户。有投资者预言,金融市场国际化加速、对冲工具逐渐丰富,未来无论A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会是大部分中国大妈式散户的灾难地,当风险对冲、套利交易成为机构获利的主要手段之后,大部分散户将无法生存。

  显然这是一个从A到F的推导预言,从B点到E点的逻辑推导尚不清晰。但同样是多空双向交易机制的期货市场中,散户并不在少数。即使“套利派”的投资公司愈来愈多,然而依靠基本面分析甚至量化交易获利的散户并不在少数。一位期货大佬曾经说过,决定获利与否的是自身的交易系统是否完整清晰,而与别人无关,分析对手是谁是徒劳的。

  毋庸置疑,我的出现将丰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为其提供双向投资的可能。但怎么用,在于投资者的投资系统,而不在于投资者是谁。缺乏健全的交易系统,即使没有期权的双向机制,散户一样会亏钱。

  一位投资人士称,作为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往往远低于个人投资者,如果操纵难度没有明显降低或没有找到规则漏洞的话,介入深度也是很有限的。

  误区二:第二个权证

  我那个叫 “权证”的远房亲戚已经臭名昭著。我的出现,与看似有些一样的交易机制,乍看之下一些人误以为我就是第二个权证。不过仔细辨别,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我是交易所设计的标准化合约,而权证是非标准化合约,由发行人自行设计合约要素,除由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等主体单独发行外,还可以与可分离交易可转债一起发行。

  其次,我的合约条款由交易所设计,没有发行人,在支付足够保证金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参与者都可以开仓卖出期权。而权证的发行方是上市公司或投资银行等第三方,投资者既可以是持有期权的多头也可以是持有空头,权证投资者则只能持有多头。

  第三,对期权头寸的行权,仅是标的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相互转移,不影响上市公司的实际流通总股本数。而对于上市公司发行的股本权证,当投资者对持有的认购权证行权时,发行人必须按照约定的股份数目增发新的股票,从而导致公司的实际流通总股本数增加。

  此外,我俩在履约担保、交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其中,最为市场关心的是“可操纵性”。相对权证,我没有发行人这个概念,依托交易所平台,理论上我能提供的头寸数量是无限的。这决定了期权头寸在筹码供求关系上不能被控制。而我的成分股为上证50,操纵我的难度并不比股指期货或双融的难度系数低。

  误区三:冷落中小股 妖化标的股

  这是一个短期现象和长期现象的问题。

  理论上,我的高杠杆、低成本特性会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提高整个市场的对冲度,从而降低市场波动性。

  但实际情况与此有所出入,国际经验显示,国际其他市场期权上市后,市场呈现三大共同特征:一是现货标的股票的涨幅非常显著,美国股票期权推出后一个月内,现货标的股票平均绝对年化涨幅高达50.4%;二是股票期权推出初期,现货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普遍有所提高,不过部分市场波动率在后期出现下降和稳定;三是标的的成交量也有大幅度提高,而部分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标的股票上。

  短期来看,确实如此。基于此,一些投资者认为,股票期权推出后,可能会出现中小板创业板被边缘化、标的股“上蹿下跳”、波动加剧的景象。

  路遥知马力。国外市场的例子也证明我族类本性良善。

  有人研究称,香港在股票期权推出的1个月时间里,股票平均股价波动率显著提高到期权推出前的1.5倍左右,且超过半数的股票波动率均提高了。而长期来看,在一年之后,该地区的股价平均波动率下降到了1倍以内,多数股票的波动率也降低持稳。

  美国、欧洲交易所也不例外。相关资料显示,虽然期权推出后股票的平均波动率一直高于推出之前水平,但中长期来看波动率显然是改善的。

  误区四:分流期指及两融资金

  有人开始用“同根相煎”的逻辑推论我和期指和双融两位大哥的关系。其背后的依据很简单:相对二者,期权有更高的杠杆、更低的成本。

  这背后暗示两方面的大量参与,一是纯投机投资者,二是利用股票期权替代两融、期指两工具进行套利套保投资者。

  且不说,在入市环节就对参与者进行了限定,就目前而言,期权市场出现纯投机且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并不现实。且多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低于个人投资者。“如果操纵难度没有明显降低或没有找到规则漏洞的话,介入深度也是很有限的。”有人说。

  对于后一种情况,据分析,在期指上做套保的资金有可能向期权方面转移,但由于目前只有50ETF,风险覆盖未必有期指效率高,所以这部分资金的规模有限。

  误区五:忽视规则

  熟悉多空交易机制的期货人士可能都明白:千万不能忽视交易规则。

  在多空交易,连续报价的机制中,对规则细节的熟悉程度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除入市门槛之外,我的四个方面的规则是尤其需要牢记的哦。

  一是个人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的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对保证金卖出开仓等交易类型做出限制;二是与现货市场简单明确的10%涨跌幅限制不同,期权交易的涨跌幅限制是有弹性的: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绝对值,原则上能够覆盖标的证券两个涨跌停板;三是熔断机制,如果连续竞价交易期间,合约盘中交易价格较最近参考价格上涨或者下跌超过50%,且价格涨跌绝对值大于0.005元的,该合约进入3分钟的盘中集合竞价交易阶段;四是单笔申报限额,期权交易的申报数量为1张(以ETF期权为例,即1万份)或者其整数倍,限价申报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10张,市价申报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5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