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证券 > 证券评论 > 正文

字号:  

五大学者谈股市:大跌不意味着国家队救市失败

  • 发布时间:2015-07-28 19:37:00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周一开盘后,大盘承接周五的跌势大幅低开,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盘报3725.56点,跌幅8.48%,成交额7213亿元,创8年来最大跌幅。深证指数收盘报12493.05点,跌幅7.59%,成交额6677亿元。创业板收盘报2683.45点,跌幅7.40%。两市近2000个股跌停。

  个股普跌,大盘重挫,这一波暴跌是否意味着国家队“救市”失败?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否已经化解?投资者的信心是否尚未稳定下来?《环球时报》特别邀请了五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来解读股市的这一轮新的震荡。

  李大霄:股市大跌不意味着国家队“救市”失败

  股市暴跌超8%让很多人吃惊,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队“救市”失败。事实上,稳定股市的举措已经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恢复市场流动性;二是让过半数上市公司复牌;三是安然度过上月17号的股指交割日。如果没有国家队“救市”,以上三点无法实现,那就有可能引发更加剧烈的市场动荡,使更多人蒙受损失。

  面对股市再次暴跌,我认为国家队可以考虑再出手“救”一下市。虽然这次与上月连续多日大跌的情况不同,但从跌幅和速度来看确实需要认真对待。有人认为“救市”是毒药,越救越会上瘾,对此我不赞同。我们必须明白“救市”是救什么,国家队出手救的是流动性和市场秩序,而不仅仅是股票市场指数。

  至于今天暴跌的原因,第一是局部高估的情况仍然存在。前面反弹到4100多点时,跟6月24点时超过100倍的市盈率股票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市场局部风险仍然存在。第二是双向交易对市场影响是存在的。第三是仍然存在杠杆,虽然现在杠杆的情况比上轮高点5178点时小了一些。

  股市下一步还会面临调整,高估的股票会慢慢回落,但比6月份时会好一些。每次股市大跌都会有人感觉信心受挫,但对股市起落要有平常心。投资人和社会都要成熟一些,股票市场有起有落是必然规律。对此要有心理准备,重要的是不能用过高的杠杆,不能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购买股票,要遵从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到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管理部门的责任首先在于维系市场秩序,使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其次是维持市场稳定,保持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利益平衡,让风险消失在萌芽状态。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很多次重大调整,从各方面看都在进步,从小规模变成大规模的市场,从单向交易变成双向交易,从封闭型市场变成开放型市场。但是股市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保持耐心。(作者是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尽可能淡化对指数的关注

  此次暴跌的具体原因,恐怕需要监管部门对一线交易所进行调查才能搞清楚,其中不排除博亦指数获利回吐的投机操作行为所致。

  面对新一轮暴跌,政府还是需要维持“救市”行动。但建议在接下来的救市行动中尽可能淡化对指数的关注,不要再释放救市就托指数的信号。因为稳定市场不是稳定指数,而是通过加大交易流动性来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否则的话就可能导致巨大道德风险。

  如果投资者知道托市以指数为目标,则其完全可以在指数被托起时获利回吐,打压股指后再进场。因为股指大幅下挫之后,托市行动一定会卷土重来,紧接着冲着下一次托市的指数目标的博弈又将开始,这样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为了有效制造交易的流动性,今后救市不再需要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去主动购买本公司股票,也无需要求上市公司主动回购本公司股票,而是在有人抛售本公司股票时接盘回购本公司股票,避免出现想卖卖不出去的千股跌停的恐慌性市场情绪。

  只有这样,市场才会慢慢稳定下来。主动营造千百股涨停的现象,反而容易误导投资者预期,在股票上涨后立马抛掉,这不利于市场真正的稳定。(作者是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赵锡军:投资者的信心尚未稳定

  股市周一重挫8%主要是前期震荡的后遗症,问题在于投资者的信心还未稳定下来,投资者们普遍担心此前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会在救市初见成效后退出。这次的震荡也表明,暂停IPO等措施并未起到预想的稳定人心作用,机构投资者和普通股民认为国家队迟早有一天会立场,IPO会恢复,“T+0”机制会出台,交易费用等还会调整回原先的水平,因此不少人认为上周的股市回暖只是“昙花一现”。

  大盘重挫与不久前刚刚公布的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也有关系。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勉强达到2015年“保7”的及格线;PMI初值48.2,不仅低于50,更是达到14个月来的最低点,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总体的内需疲软和外需乏力让制造业深陷困境,让投资者无法把握股市前景。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中国股市的“软骨症”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中国大的上市公司都是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证券公司也大多是国企,但在投资者层面仍以散户股民为主,没有实力强劲而且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一般而言,散户股民缺乏专业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往往“听风就是雨”,容易导致股市大幅波动。西方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不是这样,一般会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实力雄厚的投资人。可见,改善投资者构成是中国股市的当务之急。

  着眼未来,类似养老金入市之类的措施并非长远之计,中国股市一方面要努力治好“软骨症”,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型国家控股机构,这对中国股市是比较可行的做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刘戈:股市系统性风险已经化解

  现在我们对股市危机的应对已经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政府“救市”进入关键阶段。打个比方,就像一个急症病人,虽然在得到紧急治疗后生命体征趋稳,但这时救治措施还是不能停止,因为病人生命仍然比较脆弱。

  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策和转变过程。应对中国股市如此大体量的资金,必须一点点来,不能着急。在对股市是否还存有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时,监管部门要有后续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止住下跌态势,逐步让股市恢复良性运转。

  同样,现在也是股民信心重建和恢复的关键期。过去一段时间,可能部分股民的信心变脆弱了。这个时候,我们在停止股市下坠方面需要表现得更加坚决一些,在必要时甚至不惜采取停盘等措施。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救市”措施绝对不能羞羞答答,也不能拘泥于某些人所说的依靠市场调节。

  在政策层面我们应有新的动作。此前的举措已显现一定成效,但任何一套方案或措施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效果不明显了,就需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案。之前股市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像一个病人病情很重,只补充一点营养品肯定不管用,后续医疗措施一定要跟上。

  但我认为,监管部门目前也处于十字路口。前一阶段的危机应对应当说已见成效,银行的资金清算、配资和杠杆资金清除等做的都还不错,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解决。本来接下来可以不再“救市”,但这时再次出现股市大跌,那就可能会对监管部门信誉产生影响。更何况,股市大幅下跌后续会产生多大连带反应目前还没法判断。

  对于中国股市的未来,我认为经济向好不一定股市就好。我们不应把股市当作度量中国经济好坏的唯一工具。可能从三五十年的跨度来看,股市与中国经济是正相关关系。但股民多从几个月甚至几天来观察股市。因此,虽然股市下跌,但对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信心不应受到影响。(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彭文生:这一轮暴跌,杠杆效应明显变小

  对于周一股市大跌,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近期经济数据较弱,包括PMI继续保持低位以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等。二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使得外部环境复杂。其实美联储加息预计已经搅得整个海外市场的波动性都比较大,不确定性增强。三是中国股市虽然前段时间从高点回落,但整体估值仍然不算便宜。整个市场在政府救市后反单幅度不小,部分盘点调整也算正常。

  当然,如此大幅的单日下跌确实令人惊讶,这其中当然有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但是对待这种震荡,我举得我们无需害怕恐慌,这只是以上几个因素的应激反应。我们现有的交易机制,包括涨停板跌停版等,都为防止股市出现大问题预设了缓冲。

  政府之前的“救市”措施在稳定市场信心、防止杠杆带来踩踏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 用于应对股市极端情况的措施在短期内自然管用,当在中长期是否能够继续拉高股指就难以确定了。因为股市最终走向,还是要看经济的基本面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偏好等多方面因素。

  这次暴跌与上轮股指连续下跌不同。因为上轮下跌过程中杠杆踩踏效应明显,但在今天的暴跌中,杠杆效应已经明显变小。接下来股市可能还会震荡,但可能不会在这样大起或大落了。(作者是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