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三板 > 要闻 > 正文

字号:  

警惕新型孵化服务三大隐忧 推动"双创"良性发展

  • 发布时间:2016-01-26 07: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孵化服务日渐丰富,涌现出一大批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一些企业还借助本部资源形成了内孵化平台。记者调研发现,这些新型孵化服务有效对接了资本与项目,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侧重补贴、盈利模式不清等隐忧。如不从根源上破解难题,恐将阻碍“双创”向深层次推进。

  新型孵化器助力“双创”初显成效

  纵观全国,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已有北京、江苏、安徽、武汉等地122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这些新型孵化器发挥创新创业、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等优势,因低成本、全要素受到创业者普遍认可。

  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条200米长的创业大街入驻了36氪、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业服务机构,形成了创业投资、硬件平台、教育培训、投融资对接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模式。

  “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资本大厦里,一家名为光谷创业咖啡几乎每天人头攒动。咖啡厅集合创业、投资、孵化功能,两年内孵化创业项目超5000个。其中,“90后”大学生付小龙“恋爱笔记”获1000万元融资,软件“车来了”获阿里500万美元A轮融资。

  在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李晋创立了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闪电孵化器”,成为改变校园创业环境的领跑者。目前,“闪电孵化器”正在孵化“慕声定制耳机”等近10个项目。

  新型创业孵化机构让创业者们听到了梦想“花开”的声音。中关村创业者许单单创立的拉勾网,已成招聘行业领军代表。他告诉记者:“是中关村给我勇气和能力,把梦想从枕头付诸到现实。”可遇时尚青年公寓创业者、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佘福元在光谷创业咖啡的帮助下,已获得一千万元风投资金。“光谷创咖在团队最关键的时刻找来了投资援助,雪中送炭倍感温暖。”他说。

  一些大企业利用内部资源进行内孵化,成为“双创”一道靓丽风景。以从事餐饮行业外送服务的“百度外卖”为例,该项目首先在百度公司内部孵化,依托公司大数据掌握外卖市场需求,将订单分配给外卖配送员“百度骑士”。发展一年多后,人员从最初的不到20人壮大到近700名员工、超过1万名线下“骑士”的团队,并于今年7月被拆分出去,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放员工持股等,从一个创业项目真正成长为独立公司。

  隐忧显现或影响长期发展前景

  新型孵化服务在有效助推“双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三大隐忧。

  一是重数量,轻需求。一些地方政府过于看重孵化器数量,认为这是衡量地方孵化水平的唯一指标,因此在建孵化器时偏离需求,片面求大求多,导致孵化器容量超过创业者数量,造成资源浪费。

  中西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孵化器的面积较东部还有“差距”,将“多建快建”以“弥补差距”。而在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孵化器位于城郊偏远地区,交通、餐饮、医疗等配套服务不甚完善,入驻率颇低。由于创业者数量有限,政府背景的孵化机构只能靠增加补贴等方式与民营孵化机构“抢客”,无形之中增加孵化成本,加剧恶性竞争。

  二是重补贴,轻服务。地方政府为鼓励孵化服务,相继出台丰厚的补助方案。一位在西部省份担任省级孵化器审批的专家组长说,最近一次评选就有50家孵化器申报省级孵化器。很多申报单位不是专业做孵化的,只是将现有的实验室包装成孵化器。“这些单位材料写得很好,但对创业者帮助到底有多大,以及他们申请补贴背后的动机,都让人怀疑。”

  业内人士透露,新型孵化器良莠不齐。有的沦为“二房东”,有的只提供场地不提供设备,有的只收租金不做资本对接,还有的在享受政府补贴后做“甩手掌柜”,很少履行义务。光谷创业咖啡执行总经理宣洁说,今年9月在光谷举行中国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本该由享受补贴的孵化单位共同承办参与的赛事,结果参与度并不高,最后由光谷创业咖啡一家唱“独角戏”。

  三是重眼前,轻长远。民营孵化机构大多依赖财政资金和社会捐助,盈利模式尚未成型,一旦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房租补贴、风险补偿等政府资金支持,前景不容乐观;而国有背景的孵化机构只靠政府资金支持,若脱离国家政策也将难以为继。

  位于武汉的“CC美咖”众筹咖啡馆原本提供孵化服务,然而却在2014年倒闭。创始人宋文艳说:“孩子好生却难养。我们盲目跟风做孵化服务,没有市场论证,也没有明确盈利模式,40多个合伙人也没有创业经验。这些硬伤导致每个月亏损数十万元。”

  整合资源 提升孵化“软环境”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易鹏认为,尽管当前我国创业创新环境日新月异,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但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支持孵化服务的政策环境尚待健全,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据他介绍,美国、德国、法国为打造孵化服务可谓“软”“硬”兼施:一是硬件服务,也就是场所、基础设施等物理条件,二是软件服务,也就是孵化器向入孵化企业所提供的各种援助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

  易鹏建议,地方政府在顺应“互联网+”创业特点和需求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打造适合创业的物理孵化“硬空间”,另外一方面激发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的参与热情,整合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智库、中介组织、投资机构、孵化器等社会各方资源,帮助创业者低成本对接资源,提升创业创新的“软环境”。

  此外,为提升“双创”孵化环境,一些创业者、投资者和创业导师建议,首先宜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创业孵化“硬空间”,扶创业者“上马”。华中科技大学创业者杨新说,有些地方政府建的孵化器离城区很远,好像创业者是去“炼仙丹”,不食人间烟火。“哪些地方适合做孵化?那就是加班累了,到半夜两三点钟下楼还能吃到宵夜的地方。”他期盼,孵化机构能更多考虑创业者的实际需求。

  其次,利用市场机制改善创业孵化“软环境”,送创业者“一程”。东科创星天使投资基金负责人熊展说,从想法到产品,再到盈利,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业孵化服务也是全链条、多领域的全程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创业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教授刘玉说,如果地方政府能更加明确自身定位,制定政策时适度而不过度,到位而不越位,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创业孵化机构就能更好利用风险投资、多元控股、传统孵化等综合优势,通过市场规律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参与创业,从而推动“双创”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转型,实现“双创”的良性持续深层次发展。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毛伟豪、扶庆、石志勇、冯国栋、马姝瑞、罗政采写)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