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新三板将是中小企业互联网+的弹药库
- 发布时间:2015-05-12 08:45: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刘小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各界对“互联网+”的关注度达到空前高度,认为“互联网+”是下一个“风口”。
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互联网+”竞相追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只要是和互联网沾边的上市公司,股价集体上涨,许多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更是通过并购或者投资的方式为企业植入互联网基因。
我也在今年顺利收购了一家由上海市政府和微软公司共同投资创立的公司——微创软件,并且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打造“互联网+”城市生态圈。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就像离不开电一样。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已经超过20年,当下中国已经拥有超过6亿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这是实现“互联网+”的基础。
过去是传统企业创造财富,互联网企业传播财富,像阿里巴巴、京东这些互联网公司都不生产产品,而未来“互联网+”就是让企业创造并传播财富。
“互联网+”要求以用户为核心,设计并生产产品。过去传统的模式是企业设计制造产品,绝大部分内容由企业自己决定,然后给消费者植入使用习惯。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
小米是个典型案例,它将用户的意见用到了极致。在小米成长的4年里,总共收集用户提交的,超过1.5亿条意见,小米通过这些意见来对手机进行修改完善。小米创造了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奇迹,在2014年的中国智能手机销售市场份额中打败了苹果与三星,以15%的份额排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位。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融入到传统企业的每个环节中,从而砍掉低效率、不合理的部分。当下传统企业面临的困境,比如采购成本高、去库存化难、用户黏性不高等,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清晰地比较成本高低、用户定位与市场需求,从而不断去满足用户。
在国外,像Zara、优衣库这样的品牌早已融入“互联网+”,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师的想法到实现销售的周期是15天,相比而言,国内同类企业平均需要6个月。从需求出发,分析数据,确定市场容量,弹性生产销售,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模式。
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股浪潮中需要合理的战略布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市场和定位,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借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在过去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公司运用资本来实现对市场的控制,直接对传统企业带来了冲击。在“互联网+”时代,资本同样会发挥它的杠杆作用。除了A股市场之外,针对中小企业的新三板市场将会在未来的时间里,为中小企业“互联网+”改革提供资本力量。
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都已经错过了,而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还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未来还有许多可能。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