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华大基因估值三年涨四倍 业绩疲软借A股寻高估值?

  • 发布时间:2016-01-11 07:0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臧允浩  责任编辑:杨菲

  日前,曾数度传出上市消息的华大基因,终于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登陆创业板上市。

  华大基因一度被各种光环笼罩,被称为“深圳三宝”之一(腾讯、华为、华大)、 “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世界领先的遗传学研究中心”、基因领域的巨头,在资本市场更是有“独角兽”之称。招股书显示,在华大基因的股东名单中,有逾20家PE在列。

  各种光环,也让华大基因的估值水涨船高。今年上半年,华大基因估值达到191亿元。 然而,2012年资本机构给予华大基因的估值仅为33亿元,这一估值在3年内增长了4.6倍。不过,与突飞猛进的高估值相比,华大基因的业绩状况却难言乐观。招股书显示,2012至2014年,华大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元、10.47亿元、11.31亿元,但对应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

  招股书显示,高昂的成本极大地侵蚀了公司利润。除此之外,目前基因测序行业标准缺失,价格体系混论,竞争也渐趋激烈。有业内观点指出,华大基因拟登陆创业板应该是看重其高估值。创业板企业有更多讲故事的机会,对于一些前景好、现状差的企业,更容易借此炒作。虽然基因行业的未来前景很好,但竞争渐趋激烈,市场也尚未成熟,需要经过较长而艰辛的品牌培养期,华大基因能否从中胜出还需经受市场考验。

   业绩疲软致上市路一波三折?

  虽然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华大基因早已声名赫赫。自1999年成立以来,华大基因完成了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承担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的部分工作,并建成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克隆微生物、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

  不过,这样一家令资本趋之若鹜的高科技公司,却在上市过程这遭遇一波三折。最初,华大基因一度被传聘请投行准备赴海外上市,但最后不了了之。华大基因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基因公司现在只能在国内上市,不能让外资涉入。”

  2014年,彭博社曾报道华大科技改为赴港上市,但是有知情人士表示,华大科技由于2014年业绩表现欠佳,导致其在2014年底上市的目标泡汤。另一种说法是,华大科技独立赴港上市因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的合并事宜而暂停。

  有分析人士指出,华大科技业绩不容乐观,或许正是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合并的导火索。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科技在2013年的营业收入是6.16亿元,净利润为9867万元;2014年,其营业收入为6.45亿元,净利润却下降到6485万元。

  此后,华大基因又传出A股借壳的消息,但最终未见行动。如今,华大基因上市的路径终于落定IPO,上市地点选择在深交所创业板。

  对于选择创业板上市的原因,医药行业分析师孟云坤分析称,从华大基因披露的业绩来看,登陆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都符合要求,但是上创业板能带来更高的估值。

  一位业内人士也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创业板企业有更多讲故事的机会,对于一些前景好、现状差的企业,更容易借此炒作。一些企业的确有潜力,但也要警惕泡沫”。

  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主要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获得营收。此前华大基因从未对外公开过实际营收,因此曾有猜测华大基因的年营收已经超过10亿,甚至20亿,净利润超过2亿。不过此次的招股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想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达安基因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亿元,净利润0.66亿元。与华大基因不相上下。从这一点上看,目前整个基因行业的利润其实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

  上市前夕四大高管抱团离职

  2015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华大基因华大基因CEO王俊离职。7月17日,华大基因官网发布《关于华大基因组建前瞻性业务机构的公告》,正式回应外界疯传的原CEO王俊离职的消息。

  公告称“经华大基因董事会决议支持由原华大基因CEO王俊主导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关注前瞻性业务发展的新业务机构”。从中可以看出,王俊已不再担任CEO。该公告同时提及,他新的业务方向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关注前瞻性业务发展的新业务机构。王俊继续留任华大基因董事会,出任董事合伙人。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0月15日上午,有消息指出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已正式宣布创业,并创办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深圳注册,将于10月27日正式成立,现公司创始人为主要股东。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华大基因另外3位高管,分别是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

  从目前信息来看,深圳碳元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大基因并无关系。但上述信息却透露,除王俊外,华大基因的吴淳、李英睿、黎浩均已离职。据媒体报道,华大基因一离职员工透露,此次4位高管是以王俊为核心的,王俊离职,其他3人跟随其出来了。而王俊此次离职主要是其与汪建之间的分歧有关。

  据悉,目前王俊仍为华大基因董事。据工商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王俊持有华大基因10.5%的股份,持有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57.07%的股份。华大基因和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为即将作为上市主体的华大股份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而王俊亦于同年加入,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元老。有资料显示,王俊当时刚考上斯坦福大学硕士,原准备赴美读书,却被汪建成功挽留。2012年,王俊担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院长,此后则担任华大基因CEO一职。

  去年10月23日,投资者报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因为2014年业绩不理想,没有达到对赌协议要求,深圳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在去年年底合并为一家公司,名为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一直是由王俊全面接管。但在决策权归属问题上,王俊和汪建产生了矛盾,这可能是致使王选择离职创业的主要原因。”

  对于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致电华大基因的一位公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司官网发布的公告为准。

   成本高昂陷低利润困境

  从营收看,华大基因的确表现不俗。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2、2013、2014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10.47亿、11.31亿,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7.84%、29.64%、41.10%。

  但是,2012-2014年,华大基因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41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

  成本的居高不下侵蚀了公司利润。在华大基因主营业务成本中,材料费用比例不小,“公司最近三年的材料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7.23%、44.01%、52.96%和52.87%,其中主要物料支出为测序试剂。”

  外资巨头Illumina一直是华大基因测序仪及试剂耗材的主要供应商,供应量在华大基因对外采购年支出的占比最高超过四成。其次是Life Technologies,供应量占比为一成左右。

  不过,Illumina供应的测序上机试剂、耗材价格一直在波动,最初的售价是3520.5美元/盒。自 2013 年华大基因发展多元化测序平台之后,其价格时而高位,时而低位。面对价格的波动,华大基因或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2012年9月,华大基因收购美国开发和制造基因测试设备的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一直以来,后者都是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的竞争对手。有消息称,此次上游收购使华大基因获得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以及大批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大幅降低了华大基因检测服务的成本。

  不过,据《投资时报》援引一位离职人士的话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介绍,华大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为高校和研究院提供基因序列检测和基金信息分析,其主要供应商为美国的Illimia,后者为其提供测序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在华大科技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后,便不再购买Illumina生产的这类设备,也因此使得之前因购买设备所给的试剂折扣取消。但是华大科技又不得不向其购买基因测序的关键试剂,因此反而提高了试剂费用的成本,对公司的影响非常大。不过,该人士也承认,从长远看,这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基因测序市场混乱竞争激烈

  基因测序行业的受追捧程度已越来越高,华大基因也并非行业里一枝独秀的“垄断者”。目前,国内主要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有药明康德、贝瑞和康、金域检验、博奥生物等,A股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也已涉足此领域。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华大基因不断拓展自己的销售力量,其销售人员比例已占员工总数的34.56%。相比之下,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其研发人员数量仅为8.52%,甚至低于管理人员的比例15.02%。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监管模糊已成为基因测序行业一个不确定性因素。2014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和卫计委一度叫停了基因测序在临床上的应用。一个月后,又发布了首批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的名单,华大基因位列其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基因测序应用的挑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市场教育和科普过程,并且受限于伦理和法律。

  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鲁风曾对媒体表示,行业标准的制定难度很大,不仅要考虑实际运用的需求、方向,还要现有的技术条件相结合。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制定卫生标准和准入门槛,包括检测仪器和试剂的CFDA准入、检测项目的卫计部门准入、物价准入等,都需要多方权衡。

  行业标准的缺失,直接带来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去年9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以乳腺癌基因检测为例,相比较达安基因此次定价580元的9个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华大基因2个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价格是2000多元,21个易感基因检测价格是4000元左右。

  “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基因检测价格也会越来越低,甚至免费。然后基因检测公司靠后续解决方案保证盈利”,达安基因副总经理程钢曾表示。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基因行业的未来前景很好,但竞争渐趋激烈,市场也尚未成熟,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品牌培养期,华大基因能否从中胜出还需经受市场考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