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能股份高管回应停产:中间商阻扰燃料运输车辆
- 发布时间:2015-06-17 07: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刘小菲
6月6日,韶关唯一一家电力上市企业韶能股份(000601,SZ)披露称,受周边工农关系影响,全资子公司韶能集团韶关市日昇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日昇生物质公司)燃料供应出现暂时性短缺,暂时停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调查中了解到,遭遇燃料短缺的“烦恼”是生物质发电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不过此次韶能股份子公司出现供应短缺或另有原因,据公司一位管理层人员称,当地有人意图垄断燃料供应,使得燃料供应渠道受阻。
韶能股份相关人士表示,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景较好,去年已经实现盈利,燃料供应暂时短缺公司也正好进行检修,并将尽快请求相关政府机构协调解决问题。
生物质发电项目停产
根据资料,日昇生物质公司项目是广东省第一个以农林废弃物作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2×3万千瓦(共两台机组),总投资5.5亿元,也是韶能股份在水电业务面临开发空间有限之后推出的转型项目,去年7月两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
根据此前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该项目地处南岭山脉南部,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项目厂址50公里半径内林业采伐和木材加工废弃物、林下草灌植物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总量为342.4万吨,韶能股份认为当地的生物质资源可以充足保证项目对燃料的需求。
韶能股份管理层对记者介绍,该电厂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农村设立了多个收购点,并与当地多个合作社与村集体签订了燃料供销合同,保障燃料供应。据上述管理层估算,电厂每年收购生物质资源费用约为2.5亿元,在为电厂的提供供应保障的同时,也能形成各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
根据韶能股份2014年报,该生物质发电项目尽管在去年4月和7月分别正式投入商用,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年报显示,日昇生物质公司机组平均负荷3.2万千瓦/台左右,半年利用小时4267小时,售电总量4.05亿千瓦时,营业收入1.93亿元,净利润1598万元。
韶能股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生物质发电项目陷入停产,主要是由于当地一些中间商借口污染等因素,阻扰出入电厂的燃料运输车辆,导致燃料供应陷入短缺,被迫停产。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停产原因涉及利益协调
6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驱车从韶关市城区出发,约2个小时后抵达日昇生物质公司所在地——韶关市武江区乐园镇下坝村。
该生物质发电厂四周被山环绕,电厂正门对面是6号料棚,不过现在已经空空如也了。“去年这个时候,6个料棚都是装满了原料的,现在没有几个料棚是满的,因为没有足够燃料,现在已经停炉一周了。”日昇生物质公司负责厂区维护的韦师傅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几个当地村民不让运输家具类的废木材进来,说是有污染,只允许运输一些树枝、木屑和树皮等,完全不够烧。”韦师傅称。
随后,记者找到了日昇生物质公司旁边的河边村一位曾姓村干部,“过年前的时候,电厂燃烧家具木制废料,飘了一些黑色的颗粒物到我们的屋顶,弄脏了村民的衣服和晒制的粉面,我们觉得家私材料有污染。”“所以现在主要就是拦截装运家私材废料的货车,其他装运树枝、树皮和木屑的车我们没有拦截。”上述河边村干部表示。
记者随后采访到几位村民和隔壁邻村乌泥角村的村干部,他们的说法却和上述河边村曾姓干部大不相同。“5月20日电厂进完最后一批货物之后,有七八个人想要垄断这些燃料,从中收一定费用再卖给电厂。”乌泥角村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表示,“但是电厂一个月要燃烧近4万吨材料,平均每吨价格450元,货款就要1000多万,这些人想垄断也没有那么多本钱。”他说,于是就有个别村民借口有污染,拦截货车。
“停产主要是因为涉及一些利益问题,当地有人想垄断电厂供应原料,导致燃料供应受阻。”韶能股份一位管理层对记者表示,“严格来说,我们烧的这些材料都是属于生物质料,家私料属于木材加工废料等,燃烧排放标准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属于清洁能源。”
上述管理层还表示,由于该电厂所采用的是高温高压技术,不但不会造成大污染,反而能有效地破解城市垃圾围城之忧,省去此类垃圾处理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耗费。
“这不单单是韶能股份遇到的问题,是整个生物质发电行业都遇到的问题,因为这种燃料不像煤炭,市场供应充足集中度高,生物质燃料收集和运输都面临太零散的挑战,面临各方利益协调的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上述韶能股份管理层还表示,此前日昇生物质公司的机器一直高负荷运转,如今正好可以利用此段时间进行检修,“接下来将会和当地政府一起协调解决,希望处理好问题,恢复生产。”
《《《
行业分析
生物质发电最怕燃料供应不上
◎每经记者 胡飞军
近日,韶能股份的转型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因燃料短缺,陷入暂时性停产状态,引发市场关注。
此前凯迪电力(000939,SZ)也遭遇过燃料供应问题,收购的燃料质量差不说,价格也被哄抬,甚至中间商还在燃料中掺水甚至石块,影响了机组安全运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韶能股份生物质发电项目遭遇的“烦恼”正是生物质发电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做好燃料收购、储运、管理工作,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至关重要,燃料供应也成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关键。
燃料收集成行业难题
“我国生物质发电目前最大的瓶颈是燃料不足,燃料供应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常运营的前提,但我国生物质原料存在分布不集中的现状,为原料收集带来巨大的困难。”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宋智晨还表示,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则由于秸秆体积大、重量轻、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等原因,燃料的收购、储存和运输均出现了较大问题;此外,生物质发电属于废物利用,燃料的燃烧热值低导致发电效率低,又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加凸显了燃料供应不足问题。“投资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企业很多,因为有政府补贴,大家算账之后觉得划算,但真正投资进去之后,发现主要头疼的问题还是原料保障问题,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如何按质按量持续不断地保障燃料供应,成为生物质发电项目盈利的成败关键。
实际上,林伯强所言非虚,从事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企业几乎都要打一场燃料保障的仗。凯迪电力是国内较早从事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企业,也是生物质发电巨头,由于涉足地区广,其所遭遇的的燃料供应问题堪称行业的典型。
凯迪经验:去中介化
“凯迪电力由于各地子公司众多,也遇到过燃料供应方面的各种问题,现在已经改善了很多。”凯迪电力董秘张鸿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2014年报显示,凯迪电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49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增长217%,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2.08亿元,较上年增加1.86亿元,同比增长844%。
凯迪电力业绩大幅增长,原因之一便是其燃料供应体系的完善,使得生物质发电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此前,凯迪电力原董事长陈义龙在《经济日报》撰文称,由于前期涉足生物质能源的企业认识不足,导致所有发电企业在原料收购上掉进中间商唯利是图的陷阱,不仅收不到足够的原料,更收不到高质量的原料。
陈义龙称,随着2012年和2013年企业对原料回收环节的重点整治,现在原料品质明显提高,人为造假的加水、加沙、加泥巴、加石块的现象基本根治,原料的价格普遍下降,比整治前的同质原料价下降约100元/吨。
“韶能股份遇到的问题我们几乎都遇到过,我们主要的经验是去中介化,将中间商去掉,公司自建了多人组成的村级收购站垂直回收体系,直接和燃料供应源头对接,能够保证燃料的质量和供应数量。”张鸿健称,“而且去掉中间商之后,原来哄抬燃料价格的现象也不存在了。”
“燃料供应确实是生物质发电的关键问题,公司还在和各级政府机关协调解决,将会有一个协调的过程,希望最终能够解决。”韶能股份董秘胡启金说。
张鸿健还表示,在解决燃料问题的过程中,也依靠了当地政府动员农民参与燃料收集,维持了较好的市场秩序,“燃料供应的模式我们还在不断摸索中,相信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