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ST二重退市压顶 股民骑虎难下

  • 发布时间:2015-03-02 02:33:03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恒

  一份看似照顾中小股东利益的要约收购,让退市漩涡中的*ST二重遭遇了外界的口诛笔伐。

  2011年到2013年间连续3年亏损,又陷入巨额负债的泥潭,去年年中,*ST二重被暂停上市。在今年一月,公司预报2014年将再度巨亏78亿,这也意味着一旦年报公布,公司将被实施退市,成为长油之外的央企退市第二股。

  在这个节骨眼上,2月16日,羊年春节前,公司抛出一份要约回购股权计划:拟主动回购所有社会公众股东的股权,避免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股价震荡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但此举引发了众多中小股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格(2.59元/股)与上市发行价(8.5元/股)相差太远;同时,公司被指上市和定增共募集近50亿元,而如今对散户投资者补偿却“杯水车薪”。

  “卖出就是光屁股出局,此前的投资灰飞烟灭;不卖未来又被深度套牢,未来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我现在状况是骑虎难下。”北京的一位股民告诉新京报记者。

  3年亏损60亿,投资核电领域成败笔

  被“戴帽”之前,*ST二重原名二重重装,背后的大股东是中国二重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是重型装备制造,2010年在沪上市成功。

  上市之后这家央企却遭遇了行业下滑的不利局面,业绩开始大幅衰退,直至退市。

  上市5年,4年亏损,*ST二重业绩败退的原因,除去所处行业持续下滑之外,2009年上市前押注投资镇江项目(投资核电领域的生产和运输)被认为是引发巨亏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ST二重经营的产业链并不复杂。公司主营重型装备制造和铸件,上游原料为废钢、生铁和有色金属,下游对接的是钢铁、石化和电力等关系经济命脉的行业。

  财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3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67亿、72亿、39亿和48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7亿、-1.4亿、-26亿和-32亿元,业绩呈现急速下滑的态势。

  上月30日,公司公告2014年再度预亏78亿元。对于巨亏的原因,公司称主要为两点。其一,所处行业产能过剩,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负债高企导致经营性亏损;二是,因客户资金周转紧张,公司货款回收困难,出现了大量应收账款延长、货款逾期情况。

  “*ST二重业绩下滑巨亏,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西南证券的一位研究员告诉新京报记者。

  由于公司主营的重机件产品体积庞大,而公司位于四川德阳,交通运输成本较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3月,*ST二重决议在江苏镇江投建了重大技术装备出海口基地,以实现公司产品的生产和海运能力。

  公开报道数据,当时镇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7.3亿元,一期总投资约35.3亿元,主要建设大型核电及重大件江海联运重型专用码头;二期总投资约22亿元,全部用于生产核电相关设备。

  但正是这项投资至今令*ST二重饱受指责,被认为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当时公司下游的钢铁市场产能加速扩张,但市场开始高位滑落,对装备的需求也并不旺盛;*ST二重押注转型核电领域,那时看应该是对的。”前述研究员表示。

  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镇江项目一期投产,2011年3月日本就发生9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严重受损,并引发核泄漏事故。

  受此影响,当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暂停审批核电项目,*ST二重的镇江基地建设也就此搁置。

  砸下重金谋求产品转型受阻,*ST二重只能“吃老本”,但重机械行业本身的快速下滑,订单的减少让公司经营受到挑战。一个数据是,公司签到的产品订单由2009年的149.7亿元急速缩水至2013年的50.8亿元。

  “说不恰当的,当时项目投了几十个亿,全打水漂。”一位*ST二重公司内部人士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项目投了资,不能按期开工和接订单,就无法产生收益,先前从银行的贷款也就还不上,加上原本的行业下滑,导致公司负债高企,经营压力巨大。

  从2011年开始,*ST二重出现了业绩亏损的状况。2014年年中起,公司开始持续曝光出巨额的银行贷款逾期。公司累计的逾期债务从最初的2亿元之多一路上升,到今年的1月末,公司累计的逾期债务已经达到60亿左右,期间包括四大行和四川当地多家银行向公司发起诉讼。

  眼见巨亏压顶,2013年*ST二重曾推出一份资产兜售方案,拟将旗下的子公司和风电业务出售给大股东二重集团,金额达到36.8亿元,意在实现盈利,谋求保壳。但最后,该方案被当年新入驻的控股股东国机集团否决。

  保壳无望,等待*ST二重只有退市一条路。

  “卖还是不卖”股民进退两难

  在接受“处决”之前,2月16日,马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公司对外披露一份要约收购。

  根据公告,*ST二重的实际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下称国机集团)将启动对全体股东的全面要约收购,目的是避免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股价震荡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这份看似人性化的收购方案,引发了投资者的集体“炮轰”。大多数股民争论的焦点,是计划中过低的收购价格。

  根据方案,要约收购价格为2.59元/股,较公司停牌前30个交易日均价2.35元/股溢价10.21%,但相比*ST二重2010年上市时8.5元的发行价,处于绝对的底部。同时,由于公司目前第一、二大股东二重集团(是国机集团全资子企业)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均不接受本次要约收购,因而所有能收购的股份最多为4.01亿股,占该总股本的17.5%,对应的资金为10.4亿元。

  *ST二重表示,在4月3日要约期限到期之前,如果公司的社会持股比例在10%之下,那么要约收购生效;反之,在10%之上则不成功,股民被收购的股份将被退回。

  “要约价与发行价差太多了吧。”北京的股民王宇(化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有点不平。在他看来,*ST二重上市时募集了25亿元资金,一年后又以4元多的价格定增,募集了20多亿,一来一往共计募集近50亿元,如今以这么低的价格回购,“简直是杯水车薪。”

  数据显示,*ST二重的中小股民大约在5.3万左右。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和王宇类似,这些股民都面临卖出还是不卖的两难选择。如果卖出,很多人赔本出局,之后公司脱胎换骨重新上市的计划与己无关;如果不卖,公司铁定退市,其后的风险和变数太大,很多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

  重整前景难料

  在业内看来,即便退市后,*ST二重的重整前景也并不明朗;在要约收购的问题上,公司应该更多承担责任,替中小股东降低损失的风险。

  对于*ST二重的未来,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国机集团也有着自己的计划。一方面是解决债务问题,另一方面,国机集团也在促进公司向高铁方向转型。此前,国机集团曾批准了二重集团改革和振兴的方案,同时也表示将助力让*ST二重盈利,争取未来再上市。

  “目前一系列的改革重整方案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包括聚焦高铁和未来上市在内都还没有明晰具体的计划。”1月27日,*ST二重的董秘办相关人士回应新京报记者称。

  对于之前公司的要约收购计划遭到“炮轰”,该人士表示,公司的考虑就是为投资者提供一条更优的退出道路,与未来谋求上市无关。“再上市要连续三年盈利,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鉴于公司目前状况并不明朗,建议投资者可以撤出资金,做其他的投资。”

  同时,他也表示,在要约到期之前,公司不会再有收购价格上的变化,“价格是国机定的,也符合相关法律。”

  “上市公司不能光是符合法律就完事,还应该更多主动承担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责任。”财经评论员熊锦秋表示。

  “上市初,公司较高的发行价虽然是公众股东自愿支付,但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等一些乐观信息披露也有一定关联。”熊锦秋表示,在国外的资本市场,要约收购一般会有竞争性要约出现,“收购方可以是公募、私募,会不断提高要约价格,最终以市场决定要约的价格。”基于此,A股市场也应引入竞争要约机制。

  另外,对于目前即将退市的*ST二重,也应当及时披露未来重整的所有计划;不能误导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再重整包装上市。“该公司应当全面客观披露所有目前和未来的计划以及经营状况,让投资者自己去抉择退出还是继续持有股权。”

  *ST二重“退市”四大原因

  1 57亿押注投资镇江项目(投资核电领域的生产和运输)遭遇日本大地震,当时国内核电项目审批暂停

  2 “吃老本”遭遇行业产能过剩,订单下滑,公司签到的产品订单由2009年的149.7亿元急速缩水至2013年的50.8亿元

  3 项目失败,无法产生效益,银行贷款逾期,债务危机出现,资产被查封、冻结,资金链紧张

  4 资产兜售方案被国机集团否决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北京报道

*ST二重(601268) 详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