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地产"换马甲"股价大涨 左手买医疗右手卖地产
- 发布时间:2015-02-02 02:31:21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张恒
新年伊始,从事了15年房地产生意的上市公司宜华地产,将自己的转型方向投向了与公司主业毫无交集的医疗产业。
1月20日,宜华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名拟改为“宜华医疗”,将涉足“网络医院”这一新兴产业。有业内认为,改名可能是用“换马甲”方式带动股价。
房地产公司改行做医院,盈利前景仍是谜团。不过,仅凭一个尚未最终得到通过的改名计划,公司股价最近已实现一轮爆发式增长。
“换马甲”引股价大涨
据计算,从宜华地产宣布改名前的16.01元/股,到宣布改名一周后股价最高点23.5元/股,期间累计涨幅约达46%。
1月20日,宜华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宜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已不能概括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和未来发展战略,董事会决定将其变更为“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更名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当日直线涨停,此后一周内再获两次涨停。
持有宜华地产的散户投资者韩庆告诉记者,自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持有宜华地产,看重的就是其“有转型医疗的动作”。
“谁看主业?买宜华(股票)本来就不是看主业。地产股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我看的是它的新概念。”韩庆认为,“医疗这两年热门,就算(宜华)是炒作,也值得赌一赌。”
资本市场对公司改名保持乐观态度。分析人士认为,宜华这一改名公告意味着原有的地产业务将被剥离。来自某券商1月20日的研究报告称,“公司坚定向健康医疗服务转型……我们看好网络医院的独特性以及公司潜在的移动医疗闭环,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被认为“坚定转型”的宜华,并不承认舍弃地产主业。宜华地产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实行的是“双战略”,地产和医疗同时推进。且2月4日的股东大会才能最终决定是否更名。
“如果是双战略,那就意味着地产和医疗业务同步运营,有什么必要特意改名?即使非要改名,为什么只在名称中显示一项主业?”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名称改成医疗,可能是换个时髦的马甲,带动股价。”
就此质疑,宜华地产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改名是董事会决定,个人无法对此进行评价。
涉足医疗仅半年
去年下半年,宜华地产一方面深陷其实际控制人刘绍喜“被带走”的传闻;另一方面,“医疗概念”成为公司重要利好,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
去年8月,有消息称宜华集团、宜华木业董事长、宜华地产实际控制人刘绍喜因涉万庆良案“被带走”,当时有猜测认为,刘绍喜或因“资本运作”出事。
资料显示,刘绍喜家族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包括宜华木业、宜华地产、太安堂等在内的十余家,刘本人因擅长资本腾挪被当地称为“资本教父”。
刘被卷入涉案漩涡后,有媒体曾援引当地人士的话称,“刘绍喜政商关系好,肯定没事。”去年10月,“失联”许久的刘绍喜被指低调返回岗位,刘本人和上市公司都未对此前的传言再做解释。
与刘绍喜返回岗位的低调态度相比,宜华地产涉足医疗显得格外高调。去年7月,宜华地产首次将触角伸向医疗产业。彼时公司宣布,计划斥资7.2亿元购入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由此进入医疗服务产业。去年11月底,该事项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去年12月4日,宜华地产再次发布公告,将斥资1.2亿元收购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友德医科技”)20%股权,进军网络医院行业。
尽管此前并无相关经验,但在涉足医疗的半年时间内,宜华地产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7月4日,是宜华地产结束三个月停牌后的复牌第一天,当日开盘价7.74元/股,半年后,2015年1月30日收盘价为22.08元/股。
炒概念还是冒进?
在宜华地产涉足医疗期间,医疗业务并未带来实际盈利。对于将新业务作为主业,医疗业投资人士认为“不是炒作,就是冒进”。
在收购友德医科技后,引发了市场质疑,质疑焦点集中在其过高的溢价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友德医科技的净资产仅为491.8万元,净利润则为-8.15万元。按宜华地产以1.2亿元参股20%的标准计算,友德医科技在此次收购中的估值已达6亿元,溢价超百倍。
而记者查阅到的工商注册信息同时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于去年11月底得到核准。
记者就“高溢价”的质疑致电宜华地产证券部,对方告诉记者,对于舆论质疑无能为力,“外面怎么说,我们无法干涉。”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花这么多钱收购他们(友德医科技)20%的股权,也是看中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及早介入。至于今后会怎么样还是有不确定性,现在都是探索阶段。”
宜华地产对新主业的风险作出提示称,“网络医院是一新型模式,目前正在上线运行中,未来能否持续盈利尚存在不确定性。”
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宋丁告诉记者,对于宜华地产来说,新介入的医疗业务尚未带来盈利,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依靠医疗业务的,风险太大,地产必然还将用于“托底”。
当地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在医疗业务远未成气候的时候,宜华地产早早改名“医疗”,“不排除是看重了医疗这个热门概念,提前利用一把。”
“在没有经过长期培育的情况下,就把刚刚接触的新业务当做主业,甚至公司名称都直接改了,这个做法如果不是为了迎合近来医疗股的炒作热潮,那就是冒进了。”专注于医疗产业投资的业内人士林桦告诉新京报记者。
1月30日,记者致电宜华地产实际控制人刘绍喜,欲向其了解对公司转型医疗的看法,但数次拨打其电话均无人接听。
左手买医疗 右手卖地产
尽管宜华地产对外表示“双战略”,但公开信息显示,就在宜华地产斥巨资买进股权积极参与医疗的同时,已对原有老本行地产业务逐渐疏远。
1月28日晚,宜华地产发布了2014年度业绩预告,报告称,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十二个月内业绩预计同比大幅下跌,跌幅56.47%-67.36%,盈利3000万元-40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9元-0.12元。
宜华地产解释,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结转的楼盘面积比去年减少,因此公司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时公司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处置部分盈利较低的资产,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进军健康医疗服务行业,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正如公告中所称,宜华地产在过去一年中,相继“处置了部分盈利较低的资产”,查阅过往公告,记者发现,这些“盈利较低的资产”均为主业房产股权。
2014年6月9日,宜华地产公告称将持有的平远县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梅州市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6390万元。
2014年12月15日,宜华地产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向深圳市创佳恒实业有限公司出售参股公司湘潭市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3%股权,交易价格确定为2.61亿元。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38.48万,上一年的同期净利润则为2982万元。公司表示,“考虑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不断增大,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加快资金回笼,决定出让上述股权。”
更早之前的2013年,公司已将梅州宜华房地产50%的股权转让给梅州远源房地产。累计实现收益1.02亿元。
广东某知名地产公司的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的不断深入,宜华地产作为汕头的一个中小型开发商,被边缘化或变更主业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宜华(地产)手上可以开发的土地已经没多少了,对于房地产来说,没有土地就没有竞争力。现在比较合适的路径是置出房地产资源,通过转型拉高股价,对大股东来说最有利。”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