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号:  

16家上市银行四年出走232万户股东 降幅近四成

  • 发布时间:2014-11-11 07: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 歆  责任编辑:王文举

  当银行客户变多的时候,股东可能就会变少,而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保持着40%-50%的年化增长率

  在强大的粉丝经济面前,即便是身为A股第一权重行业的银行业也有些无所适从。16家上市银行在市值管理领域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一直未能把股东变成“铁粉”。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从2010年年底至今年三季度末的不足四年时间内,上市银行的股东户数由831.5万户锐减至599.3万户,减少了232.2万户,降幅高达38.75%。

   “小散”持续出走

  身为根红苗正的大蓝筹,在价值投资理念中本该是中小投资者用来“压箱底”的上市银行,如今正集体面临被数以百万计的散户抛弃的尴尬局面。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从2010年年底(16家上市银行上市最晚的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均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上市)至今年三季度末的不足四年时间内,上市银行的股东户数由831.5万户锐减至599.3万户,减少了232.2万户,降幅高达38.75%。

  其中,民生银行近年来股东人数下降最快,在上述时间段股东人数锐减了逾45万户;其次为工农中建四大行,四家银行合计减少的股东数高达122.4万户。

  需要提醒的是,A股市场散户的持股时间通常远远小于机构投资者。一年前的2013年11月下旬,证监会官方微博在回应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持股时间、收益率问题时曾经表示,以2012年为例,专业机构平均持股期限约为143个交易日,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约为44个交易日。持股市值越大的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越长。

  其实,对于股本规模庞大的银行来说,借助分红实现合理的股息率无疑是挽留股东的最好武器,从股息率指标来看,绝大多数上市银行可以说十分慷慨,工农中建四大行去年的股息率全部超过7%,交行和浦发超过了6%,光大、招商、中信、华夏则均超过了5%。

  从具体的分红比例来看,上市银行也可以说是竭尽所能。2013年年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的11家银行的分红比例高于30%(计入部分银行2013年实施的中期分红)。其中,工商银行该指标最高,分红比例甚至超过了35%,四大行中的其余三家也均超过了34.5%。

  而且,高比例派现和保持较高股息率并不是2013年偶然发生的个案,近年来,上市银行均十分注意保持着高派现的良好势头,但是显然散户并不买账。

   投资渠道左右互搏

  在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肩负“制造笑点”的角色——老顽童周伯通——在桃花岛的地洞里苦练十余年,悟出以“左手画方,右手画圆”的左右互搏之术。

  对于商业银行的市值管理来说,股东和银行理财产品也呈现出一种“左右互搏”的状态,只不过商业银行难以向老顽童一样乐在其中。

  “在2013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股市资金的最大分流方向就是银行理财产品。而且,选择银行股的股东大多数是寻求相对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也比较有限,衡量收益率时会与存款利率或其他安全性较高的投资产品做比较,这部分投资者与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者更是有相当程度的重合”,一位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正是银行的矛盾之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总量是有限的,当银行的客户多的时候,股东可能就会少了。而且,目前互联网金融也在分流投资资金,二级市场表现偏弱的银行股留住二级市场股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三年多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保持了40%-50%的年化增长率。

  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42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总计144043只,累计募集资金约70.48万亿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理财产品存续44525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0.24万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达4.51%。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中,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募集金额最高,全年共募集资金49.29万亿元,占整个市场募集资金的69.93%;其次为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募集资金16.64万亿元,占市场比例为23.62%,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和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募集资金量相对较小,合计占比不足10%,募集资金分别为3.2万亿元、1.35万亿元。

   银行股频挨“飞刀”

  事实上,担心“挨飞刀”——恐怕受累于银行无先兆的不利消息,也促使散户远离银行股。例如,10月27日沪深两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港通延迟利空被市场放大,银行板块跌幅居前,该板块领跌股的跌幅高达3.9%,投资者可谓无辜受累。

  此外,制度设计上的做空也能获利,这在银行股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而这一点也被部分中外资机构充分利用。

  上述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从操作手法来看,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利用银行股“成分股的身份”,再借再融资、平台贷、资产质量承压等各种真实或不真实的由头在市场情绪恐慌蔓延的时候顺势打压银行股,实现用相对小的资金撬动大市值的目标;另一方面,同时其利用股指期货的做空功能在期指市场放出空单完成套利。

  此外,近年来外资频频减持和做空中资银行H股。做空H股表面上无关A股,但实际上A股和H股有着明显的估值联动效用,外资机构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实现了既在港股市场借做空机制套利,又隐形操控A股估值。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