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沪港通路遇程咬金 券商推跨境收益互换笼络私募

  • 发布时间:2014-11-27 08:3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娟娟

  沪港通开通已经8天,但并未迎来预期中“大军挥师南下”的火爆场面,这其中虽有A股因降息连续上涨的原因,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也发现,港股通其实还面对着一个强劲的对手——跨境股票收益互换业务。这一来自券商的新业务,正在掠夺私募等机构的芳心。私募透露,这一业务相比于沪港通,投资更自由,杠杆更高,交易佣金很低,成本更低廉。

  “比沪港通爽多了。”有私募人士介绍,私募仅需在内地支付固定成本,便可以由对手券商的境外子公司出资,投资私募指定的海外股票,相当于曲线“融资”。据悉,目前已有多家私募正在考虑通过这一渠道投资香港市场。

  优势明显私募情有独钟

  “我们明年会加大对港股的投资,但是不会通过沪港通。”沪港通开启的第5天,北京某知名私募总经理介绍,“正在与券商洽谈,打算通过收益互换来做。”

  所谓的“收益互换”,全称是“跨境股票收益互换”业务,主要由券商提供,其大致流程是:私募与券商签订跨境收益权互换的场外协议,然后每年向券商支付固定成本,便可以在券商的海外子公司开户 ,实现海外股票配置。在这一过程中,私募支付的固定收益,是用来交换指定的股票收益,所以称作“收益互换”。

  私募人士介绍,这种另类的融资方式,相比港股通,优势更明显。

  首先是实现了资产的自由配置。“通过收益互换,想投什么投什么。美股 、港股、 大宗商品随意配置。”这位总经理介绍。而目前港股通仅有268只股票可投资,这268只股票仅占港股的15%左右。

  其次,可以放杠杆。目前,由于港股通股票不属于内地市场的 融资融券标的范围,因此投资者暂不能就其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但是在跨境收益互换业务中,私募可在内地券商处缴纳 保证金 ,根据其资质不同,券商可以为其提供不同的杠杆。

  “在合作之前,证券公司会对我们进行信用调查,比如考察资产管理规模、业绩稳定性、注册资本金规模等等,然后确定可以给我们的杠杆,以及互换的利息是多少。”香港某知名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透露。该对冲基金,5年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0%。近期,这家境外对冲公司打算在境内与某大型证券公司发行一只投资海外的人民币产品,采用的便是“跨境收益互换”这一途径。

  该总经理透露,由于是首家与内地券商合作的境外机构,首次拿到的杠杆不高,但是利息非常低,仅在5%左右,而且,由于支付固定利息,交易佣金也非常低。

  另有内地私募透露,自己拿到的利息是9%,但是杠杆则达到1倍左右。“9%不算贵,由于几乎没有佣金且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总体算下来比沪港通划算多了。关键是配置自由,而且有杠杆。”该私募人士表示,“港股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在研究A股时港股有时会有相应的标的,确定性其实比较大。我们以往用自营资金炒港股,在不放杠杆的情况下也时常有机会翻倍。”

   虚拟出海汇率风险敞口缩小

  值得关注的是,在跨境收益互换过程中,私募的本金是虚拟出海,因此汇率风险敞口大大缩小。

  前述私募 基金公司老总介绍,在此业务下,券商境外子公司用来配置私募指定股票的收益,来源于其自有资金。而私募在内地缴纳的保证金,并不需要真实“出海”,而是仍然留在境内。

  假设某私募名义本金1亿元人民币投资于港股,当年收益10%。如果是直接投资,无论是通过 QDII还是港股通形式,这1亿元人民币都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但是如果采用跨境股票收益互换业务,则仅仅是最终实现的1千万元收益需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从而缩小了汇率风险的敞口。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私募正在考虑通过这一渠道投资香港市场,去年业绩名列前茅的某私募以及上海某大型知名私募也已在与券商洽谈中。

  利润可观基金公司欲分羹

  券商人士介绍,“收益互换”属于场外衍生品业务,2013年6月以来至今已有9家券商取得相关业务资格,包括 中信证券 、银河证券 、 光大证券 、中信建投 、 招商证券 、 中金公司等等。

  但是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上述多家私募了解到,跨境股票收益互换属于券商收益互换业务中的创新业务,目前开展的券商并不多。

  “这对公司的自有资金实力要求相当高,而且这种创新对体制要求也很高。”一位券商人士介绍,“这需要展开这项业务的券商香港业务多,香港子公司的资金实力也很强。”

  记者联系了一家相关证券公司,该公司的这块业务规模是券商中最大的,但是其相关部门表示现在还不能接受采访。该券商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已经发行了相关产品。不过这一业务还不对散户开放,对参与机构的要求也较高。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还有多家券商在尝试跨境股票收益互换,但是成功案例不是特别多。

  不过,该人士认为,未来这一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据悉,由于利润可观,部分基金公司也在考虑申请开展这一业务。目前,至少已有15家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但是目前仅有券商可申请收益互换业务资格,因此基金公司还不能掌握产品设计与定价权。“未来这一领域肯定会放开。”该人士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