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沪港通渐行渐近 内地、香港券商并购潮起

  • 发布时间:2014-08-04 07: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娟娟

  沪港通渐行渐近,连接的不仅是A股与H股两大市场,还间接充当了不少内地与香港券商之间的“媒人”。

  香港证券公司成“香饽饽”

  7月29日,时富金融(00510,HK)及时富投资(01049,HK)公布,有一名独立第三方正与时富投资接洽,表示有兴趣收购时富金融之大多数权益。时富投资正在与该独立第三方就有可能交易进行讨论,且各参与方将商议及厘定进一步的条款。

  虽然在公告中,两家公司均表示,倘有可能交易落实,则将会引致潜在买家根据收购守则就时富金融提出强制性全面收购。目前并无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协议,交易未必会落实。但在7月29日复牌后,时富金融依然受到投资者热捧,当天一度暴涨近五成,收盘时最终涨幅定格在32.74%。

  时富金融只是近期香港券商频繁传出被收购消息的一个缩影。早在6月19日,敦沛金融(00812,HK)表示已与西南证券(600369,收盘价9.29元)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签订谅解备忘录,后者拟以0.28港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12.40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容后股本不少于51%;倘落实,西南证券须根据收购守则提出强制性要约,并已确认要约价不少于每股0.543港元及不超过每股0.58港元。仅仅一个月后的7月15日,西南证券就发布公告,宣布西证国际与敦沛金融等相关各方签订了 《认购协议》。

  此外,今年4月底,国金证券(600109,收盘价21.79元)宣布以1.796亿 港 元 收 购 BestonManagementLimited持有的粤海证券约6000万股,以及以1040万港元收购BestonMangementLimited持有的粤海融资约900万股股份。收购完成后,国金证券将成为二者的控股股东。此外,南华金融也表示股东正在与潜在投资者接洽出售股权,如果最终协议达成,南华金融的控股权也会发生变化。

  内地券商火速“进军”香港市场

  事实上,这并非是内地券商与香港券商首次联姻。早在1993年,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财团收购了在港上市的王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万国香港。1996年申银万国合并,公司更名为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申银万国(00218,HK)仍在H股主板交易,今年以来大涨超过60%。

  2009年12月,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9.81元)通过在香港设立的第一家海外全资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成功收购了大福证券。2010年11月,大福证券更名为海通国际,此举成为当年证券行业最受关注的焦点事件之一。

  为何内地券商频抛橄榄枝,香港券商也非常乐见其成呢?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临近,本来不少内地券商就有志于拓展香港业务,而沪港通的临近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要想迅速启动香港业务,并购一家牌照齐全的港资或外资券商不失为最便捷的途径,即使初始投资成本稍高一点。

  如西南证券2013年9月就在香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而在年报中,公司董事会也明确将西证国际作为今年开展工作的重点之一,年报指出,“西证国际尽快建立健全业务体系,加速推进海外业务平台建设,立足重庆资源和优势,提高跨境服务能力;力争将西证国际打造成为西南证券及西南证券服务的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成为境外优质资本、优秀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引进来’的重要窗口。”而在收购敦沛金融时,西南证券也进一步指出,进军香港市场,打造海外平台,是内地券商提升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而收购香港上市券商的方式,是快速建立香港业务平台,延伸业务链条,构建跨境服务业务体系的较好选择。

  此外,汇业证券分析师岑智勇表示,通过买壳能较快取得上市地位,而有了上市地位后,就可以进行很多资本操作,如配股、供股等。此外,上市后,企业还有机会能以较低利息去发债融资,这也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

  溢价收购亏损标的内地券商意在牌照和资源

  俗话说“水涨船高”,在香港券商成“香饽饽”的背景下,内地券商这几次出手收购的标的,不少为连年亏损,内地券商们为何愿意花重金收购这些不赚钱的资产?

  敦沛金融连年亏损

  根据有关资料,敦沛金融于1990年创立,并于2002年1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金融零售及投资银行服务,包括证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零售服务,以及私募投资,上市融资方案,担任保荐人和包销商,股票配售,收购合并等投资银行服务等。本次交易西南证券拟以0.28港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12.40亿股新股。

  今年3月14日,敦沛金融发布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财务报表,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0万港元,较2012年同期的2900万港元增长15.51%,但是公司仍然出现了81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只是较2012年同期的242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大幅减少。公司管理层认为,固有客户对即日买卖的热情减退、因保险业监管愈发严谨导致保险代理销售程序延长、数个IPO项目延迟了上市时间是公司出现亏损的主因。而截至12月31日,敦沛金融的净资产为1.62亿港元。

  事实上,过去五年(2009~2013财政年度),除了2011财政年度(敦沛金融实施的会计年度时点为6月30日,如2013年度指的是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下同),也就是说除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盈利外,其余4个财政年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相比2009年6月30日的2.58亿港元净资产,2013年12月31日敦沛金融的净资产规模缩减了37%,而资产负债率却从12%上升至38%。

  由于连年亏损,探究西南证券收购敦沛金融的市盈率已经没有意义。如果以市净率计算,2013年年底敦沛金融每股净资产为0.13港元,西南证券的收购市净率为2.15倍,高于目前其自身1.75倍市净率。

  国金证券所收购的粤海证券2012年和2013年同样亏损。根据国金证券公告,2012年和2013年,粤海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08.35万元和2704.50万元,亏损2.36万元和82.65万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其净资产为4982.87万元。

  8月1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港元对人民币0.79588元,按此计算,国金证券的收购价1.79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43亿元,也就是说这起收购如果成功,那么对应市净率2.86倍。虽然低于国金证券本身市净率,但却比西南证券收购敦沛金融还贵。

  溢价收购重在牌照和资源

  相比之下,海通证券当年收购大福证券相对要“便宜”一些。根据有关资料,2009年海通证券收购大福证券代价为4.88港元/股,总价格约为18亿港元,最终海通证券获得了大福证券60.48%股权。2009年6月30日,大福证券总资产89.04亿港元,净资产为19.30亿港元,每股净资产2.73港元。因此,海通证券的收购价格所对应的市净率只有1.79倍,远低于西南证券和国金证券今年收购香港券商所给出的价格。

  由此可见,随着沪港通的临近,内地券商急于开拓香港市场,目前所选择的收购标的质地并不如5年前海通收购大福之时,有时候不得不选择连年亏损的公司,但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而这种情况,或与香港券商竞争过于激烈造成许多公司经营不善有关。内地券商之所以愿意给予溢价,看重的不是它们的过往经营业绩,而是其所拥有的业务资质和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即使是专业人士,似乎也对内地券商所收购的香港券商的过往业绩并不关心,而是更看重它们的牌照。如安信证券分析师贺立、杨建海在发表国金证券收购粤海证券点评时,并没有提及粤海证券的业绩问题,而是指出,粤海证券业务资格齐全,且粤海证券及粤海融资均具有香港放债人牌照,这样一来,国金证券收购粤海证券及粤海融资后将具备服务全球投资者的通道,有利于建立协同、稳固的海内外平台。而牌照,或许也是所有内地券商目前收购时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