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将持续奏响市场强音 “新高秀”中现分化
- 发布时间:2015-05-26 02:30: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恒
周一大幅低开后,创业板指数震荡上行,跌幅收窄。市场人士指出,创业板低开高走折射出三大信号:一是创业板内部容量已经显著扩大,个别高价股的下跌对于整个创业板的扰动较小;二是牛市仍在进行中,“改革牛”意味着创业板中代表新兴产业的股票将持续发出强音;三是市值估值法的兴起令市场对于创业板股票的高市盈率趋于宽容。
赚钱效应犹存
“新高秀”中现分化
5月以来创业板指数不断刷新历史高点,单日涨幅一度超过150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相继突破3000点、3200点、3500点等多个重要关口,将成长大戏逐渐推向高潮。上周五伴随着成交量快速放大,创业板指数快速冲高至3618.24点,不过好景不长,随后便出现一波快速跳水,指数由红翻绿。当日创业板成交额达2210.48亿元,创下历史天量,指数也由“放量上攻”转为“天量巨震”。新高之后创业板闪现“天量天价”魔咒,市场“恐高”情绪再度升温。
昨日创业板大幅低开后,快速跳水,最低下探至3370.84点,跌破3400点。短暂低位震荡后,创业板指数震荡攀升,最高上探至3499.54点,距离站上3500点仅一步之遥。随后维持窄幅震荡格局,全天下跌1.39%,收报3467.92点。
个股方面,昨日正常交易的376只股票中,184只股票下跌,恒信移动、国祯环保、安硕信息、绿盟科技等6只股票跌停,44只股票跌幅超过5%,83只股票跌幅超过3%。与之相比,有190只股票实现上涨,50只股票涨停,72只股票涨幅超过5%,110只股票涨幅超过3%。由此来看,指数震荡调整并未造成个股普跌,成分股的赚钱效应依然突出。
市场人士指出,上周五证监会宣布集中部署“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案件查办工作,主要针对六类市场操纵行为。其中提及利用“天价”标杆股影响市场估值,联合操纵多只或一类股票的行为。从昨日创业板表现来看,部分高价股受到影响,但低开高走的创业板指数未如投资者预想的那般弱势。
“新高秀”中现分化
此前创业板指数走出单边牛市时,权重股通常会成为领涨先锋,个股则会迎来“雨露均沾”的普涨行情。不过,从上周来看,创业板“新高秀”出现明显分化。上周创业板指数在五个交易日收出四连阳,累计上涨11.80%,涨幅高达371.29点。
这次创业板指数的“新高秀”并未带来成分股普涨,个股分化开始凸显。上周正常交易的389只股票中,有374只股票上涨,富春通信、金石东方、全信股份等31只股票涨幅超过50%;74只股票涨幅超过30%,281只股票涨幅超过10%。在下跌的15只股票中,全通教育、天泽信息和京天利跌幅均超过10%,分别下跌17.54%、12.06%和10.38%。
“新高秀”中的分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权重股不再领跑,乐视网和东方财富的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可谓是创业板中的“巨无霸”,上周此类品种维持窄幅震荡,本周一均出现下跌,具体跌幅分别为5.04%和1.94%。另一方面,连续上涨的高价股跌幅居前,如全通教育、京天利、绿盟科技等一批百元股上周连续下跌,本周一更是出现集体跌停现象。
市场人士指出,与以往的强势上涨不同,近期创业板的“新高秀”中个股分化开始凸显。投资者以往“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操作方式并不可取,精选创业板中的优质个股方能有效应对“分化潮”。进一步来看,在注册制即将推出的大背景下,创业板股票分化将加剧,具有业绩支撑的优质品种将继续走强,晋升“新蓝筹”,而伪成长股会惨烈下跌。
成长盛宴未散
创业板的新高路上质疑声一直不断,但成长盛宴始终没有出现真正散场的迹象。市场人士认为,周一创业板指数低开高走折射出三大信号,显示创业板尚未到曲终人散之时。
首先,创业板内部容量已经显著扩大,个别高价股的下跌对于整个创业板的扰动较小。在2013年新股发行中断期间,创业板正常交易的股票维持在200多只,当时对于创业板的炒作集中在“成长稀缺性”上,这也导致创业板股票整体走势趋同。只要出现几条利空消息,往往会导致整个创业板指数下跌。经过新股密集发行后,创业板的容量达到458只,单个交易日正常交易的股票维持在380只左右。市场容量显著扩大,针对个别股票的利空传闻对于整个创业板的扰动相对减小。
其次,牛市仍在进行中,“改革牛”意味着创业板中代表新兴产业的股票将持续成为市场强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角,正如周期股在2001年至2007年房地产浪潮中强势崛起一样,转型和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创业板将成为市场强音。本轮牛市带有鲜明的改革和转型特征,这意味着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将持续成为市场主角。只要改革和转型未画句点,创业板会直接受益政策红利和市场预期共振带来的强劲动力。正所谓“改革不止,成长不息”。
最后,市值估值法的兴起令市场对于创业板股票的高市盈率趋于宽容,应该合理看待创业板的高估值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创业板特别是部分非线性增长的、商业模式独特的互联网公司或生物制药公司,不能用简单的市盈率进行估值,应综合评估公司未来的市值空间和产品技术价值或商业模式价值。实际上,市场对于互联网转型公司的估值基本上已经采用市值甚至极限市值的估值方法,也就是按照这些公司5年甚至10年后的预期盈利情况给予估值。具体来说,一是评估公司未来的利润成长空间,考虑合理的PE值后,市值应该有多大;二是对比行业的标杆企业或者类似企业的市值。市值估值方法的流行,令市场对于创业板估值趋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