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地方可积极探索土地续期模式

  • 发布时间:2016-04-20 06:33: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李宇嘉

  土地使用权到期究竟该怎么续期,近期备受关注。无论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的规定,即“除因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到期土地,其他续期申请都应予以批准”,还是2007年《物权法》提出“自动续期”的法律规范,应被看作上位法和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实践中,到底是无偿续期,还是有偿续期?有偿续期采取何种收费标准?

  事实上,此次温州“土地证续期”案例,在深圳、青岛等地早已出现。特别是,土地和住房市场化开展更早、市场化实现形式探索更丰富的深圳,15年前早已出现,近10多年来也屡屡有“续期”的案例见诸报端。之所以“温州案例”备受关注,不在于“自动续期”要不要缴费,而在于续期价格。

  1981年12月,《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允许给在特区投资的外商划拨土地,并规定了土地最长使用年限:工业用地30年、商业用地20年、商品住宅用地50年。这比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年限少了近一半,被称为“特区年限”。据悉,上世纪80-90年代出让的“特区年限”的土地有73平方公里。

  上世纪80年代末,同温州完全一样,深圳以20年使用期出让了一批商用土地。2001年后,这些用地陆续到期。2002-2004年,深圳尝试以100%的市场地价补缴作为续期条件,但没有得到业主响应,原因是“价格太高”。2004年,《深圳市到期房地产续期若干规定》发布实施,20年使用期的补缴地价下降为基准地价的35%。由于补交额可承受,而拖欠地价无法转让,在实现资产收益的诉求下,业主均补缴并获得续期。当然,后来也有观点认为35%的让利太多。

  深圳“低价续期”有两个原因。首先,按基准地价来征收,而“基准地价”是土地的初始价,即土地完成拆迁和平整等一级开发后,政府确定的平均价。每5-6年,政府更新一次基准地价,按最近更新的版本(2013年),福田区基准地价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每平方米5317元和1356元,罗湖区为4582元和1239元,笔者简单匡算了一下,这一地价水平仅为市场地价的1/4-1/3;二是按照基准地价的35%征收。

  事实上,即便按照市场价来征收,也有充足的理由。收取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履行土地所有者职能,向土地使用者收取使用期限内的土地出让金的行为。只交了20年的使用费,到期后若继续使用,按市场价续缴,在法律站得住脚。

  但是,低价续期是主流。以土地批租制的样板中国香港为例,新界地区所有土地官契在1997年到期,政府决定所有业主不必补缴地价,自动获得50年土地租契的延期,即延伸到2047年。虽然不需补交地价,但业主按年必须向政府缴纳一笔“地租”,标准为年度租金评估值的3%。例如,一套价值1000万元的住房,每年产生30万元租金,地租是9000元,即续期费只要9000元,这是非常划算的。

  低价续期之所以成为主流,源于公共财政的演化。土地使用费或出让金,本质上是“地租”,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与西方发行市政债(房产税偿还)是一样的。但凡土地国有的国家或地区(香港、新加坡),土地融资是惯例。由于我国初始市场信用空白,地方不能独立发债,西方式的资本市场融资被堵塞。但是,土地是政府可利用的资产,政府信用也很强,加上1994年分税制后,中央默认地方对于土地的利用,借助于金融杠杆,土地融资效率非常高。

  “房改”后的1999年到2015年,我国城市化最快速、公共服务需求最强烈,但城市面貌、轨道交通和社会保障供给也最显著。这一时期,以“招拍挂”为模式的土地出让,为城市政府融得巨额收入。可以说,土地出让契合了公共服务一次性巨额投入的融资诉求。但是,公共财政转型箭在弦上。首先,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PPP、“债转股”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和公用事业类国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大势所趋,以“招拍挂”或市场评估价“再收一次”的必要性下降。其次,“土地+杠杆”的融资模式客观上造成地方GDP政绩取向及债务风险,不利于公共财政转型。最后,城市化已进入中速阶段,人口红利减退,楼市进入存量时代,一次性巨额投入型的公共服务融资减少,内需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藏富于民,让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成为培育新动力的基础。由此,低价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土地使用权续期的惯例。

  各地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基础、财税实力差别很大,而公共服务供给多为地方职责,国家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出统一的细则。在“顶层设计”下,各地探索续期模式是大趋势。同时,财政压力小的地区,或采用更低的续期费用,甚至借鉴香港模式,从而最先向公共财政转型,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渐进向公共财政转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