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和风险永存敬畏
- 发布时间:2015-09-21 03:33: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智诚海威董事长 冷国邦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市场的正确却可以造成那么多人产生永久性亏损。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投资者不重视投资的另外一面——风险。面对这种境况,私募机构同样需要风控制度对各种可能性的考虑,而独立的参与投资决策的风险管理人,独立的可执行的交易机制(人或机器)和相应的预留对冲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市场需要熔断机制
查理·芒格曾说过:“投资本来就不简单,认为投资都是易事的都是愚蠢的”。当大家来到这个市场都想稳稳赚一笔的时候,发生永久性亏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次股灾是由加杠杆引起的,杠杆的易得性放大了投资者的贪婪,杠杆的清理放大了投资者的恐惧。即使监管部门不清理场外配资,不断累积的杠杆也会让市场越来越脆弱,迟早也会有这么一天。正如海曼·明斯基所言:“每种经济状态都会扶植最终摧毁该状态的力量”。
在这次股灾中,很多人血本无归,受伤最为严重的是利用场外配资的参与者。有的人在下跌途中有跑路的机会,因为死扛,倒在了黎明前;有的人是在半路赌反弹,倒在了后面的杀跌中。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市场的正确却可以造成那么多人产生永久性亏损。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投资者不知道投资的另外一面——风险。不知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知道自己可能承担的风险大小,不知道尾部风险的杀伤力,更不知道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当市场在高位的时候,大家对风险的容忍已经是普遍现象,当再高市盈率、再高风险的交易都能完成时,就为后面的市场下跌埋下了伏笔。
资本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股票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风险管理更是个人投资者很少考虑、很难做到的事情。对市场的恐惧会让我们处于安全的位置。从股灾造成的结果来看,机构和专业投资者的表现明显好于散户和普通投资者,风险控制是主要决定因素。
大家普遍会高估自己感知风险的能力,也往往会高估自己对从未见过机制的理解能力。这次股灾也不例外,投资者对于这次市场加杠杆带来的群众性癫狂所可能造成的后果明显估计不足,对于做空机制叠加影响所造成的极端尾部风险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当所谓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时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显得手忙脚乱。
面对这种境况,公司的风控制度对各种可能性的考虑,独立的参与投资决策的风险管理人,独立的可执行的交易机制(人或机器)和相应的预留对冲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市场现在已经开始考虑熔断机制方案,比如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一定的下跌幅度,就禁止做空,尾部风险就不可能那么大。对于我们来讲亦如此,如果净值在某一时间段内下跌超越一定幅度,就启动熔断机制,实际上就可以避免后续的大家曾普遍认为不可能的风险出现时带来的损失。在股票大面积跌停,熔断机制失效时,立即启动对冲机制。面对发生永久性亏损的可能性,我们也在思考提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的必要性。
多元化思维风险管理
风险往往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事件多于确定发生的事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速,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复杂,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会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多元化的手段思考未来的投资,并根据多元化的思维进行风险管理。
我们要让风险评估变成投资决策的一部分,变成日常必备的工作。宏观数据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公告和市场的走势等信息都会影响到我们之前判断出现变化的可能性,我们每天都应该对这些变化进行评估。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要思考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这次的股灾本质上也是场外配资引起的流动性险,宏观上要紧密跟踪货币政策和全社会融资成本的变化。集中度风险,随着产品规模越来越大,在进行组合投资时,我们必须考虑单个持仓品种和整个组合的流动性,要经常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压力测试。估值和基本面风险,市场对于很多公司给出的高估值本身就具有脆弱性,大量的公司并购和公司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本身就增加了结果的不确定,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多元的评估。新的交易品种推出的风险,对新的交易品种的推出,我们要仔细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的影响,尤其评估其对相关性很强的资产带来的影响。
股灾之后,很多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前景产生了疑问,我们应该看到,“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环境没有变,资本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没有变,居民资产证券化的趋势没有变。这些都是支撑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因素。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会越来越有效,一定会成为市场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成为大家分享中国经济健康持续成长的市场。这次股灾对市场的长期影响意义深远,如果我们采取麻木或者回避的态度就意味着将来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希望投资者更加理性,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这个市场才会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大家一起迈步向前,审慎前行。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