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出清的路径选择
- 发布时间:2015-09-08 00:43: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岩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局是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如何在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局面下消化并解决大规模存量债务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速只有7%,而政府债务的利息成本接近或超过7%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某些地方政府可能已经出现收入与支出的倒挂,一度陷入收入无法覆盖利息,被迫借新还旧,但却进一步增加利息支出负担的恶性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大规模的债务减记在所难免。中国的债务减记方式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大规模的债务置换。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利息成本,扭转收入与利息支出倒挂的现状,实现净现金流入的增加。
当然,债务置换只解决利息问题,但本金的偿付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单纯依靠经济自身增长很难实现。在通缩的环境下,资产价值不断缩水,偿债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再通胀提升资产估值水平,我们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的优化手段:
一,通过财政刺激提升资产价格通胀水平,提升整体资产估值水平,覆盖存量债务本金,降低新增负债压力。
二,限制整体资产规模增速,加快提升资产证券化率,包括存量未上市国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鼓励国企并购、大幅提升股权融资比例以及大力推广PPP模式。
三,加大改革力度,释放制度红利;加快经济转型速度,提升增长质量。致力于资产回报率的提升,而非仅仅是资产规模的扩张。
四,引导非政府部门风险偏好提升;引导非政府部门杠杆率有序提升。提升已证券化资产估值水平,吸引并规范内外部资金参与证券化进程。
在存量债务规模较大,财政刺激的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是更为可行的路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通过引导风险偏好提升,改变非政府部门资产配置结构,提升非政府部门的证券资产配置比例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非政府部门杠杆率的有序提升,防止资本资源的严重扭曲,弱化资本参与证券化进程意愿。同时要加大金融体系开放力度,强势引导境外资金流入。
本币资产的再通胀过程势必引发贬值压力的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积累的外币资产能够对抗和绑定另一强势货币美元,从而增强全球货币体系定价权。在出清过程中,缘于本币的贬值压力,央行必须卖出外币资产稳定汇率,这将引发外币资产减少,进而人民币对全球货币体系定价权被削弱,但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也是中国式出清有条件开展的最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我们将中国式的出清路径大体概括为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下行)配合债务置换扭转未来净现金流,提升本币资产的理论估值水平。同时辅以必要的财政刺激避免经济陷入持续性的通缩。最重要的是迅速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减少新增债务压力,利用改革红利和转型预期引导全社会风险偏好的提升,进而引导整体证券化资产估值水平的提升,以达到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当然,债务置换和资产再通胀过程可能会虚高本币资产价值,汇率的贬值压力增加。央行可以通过卖出外币资产对冲贬值压力,为改革和经济复苏争取时间。以期望未来存量债务得以消化,经济企稳回升,资产估值预期得以扭转,外部资本重新流入,本币重归升值通道。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