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揭开世界最早央行的神秘面纱

  • 发布时间:2015-07-18 04:32: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鹏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可谓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正因为它位于伦敦金融城的针线大街,而被誉为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英国金融专家兼作家丹·科纳汉所著的《英格兰银行(1997-2014)》,通过忠实记述了1997年-2014年几任行长任内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不仅揭示了英格兰银行的现代运作和决策机制及过程,也展示了它与财政部、议会等机构之间的诸多分歧,为我们进一步揭开了世界最早央行的神秘面纱。

  在英国,英格兰银行拥有独立几乎无限的权力。它不仅是英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同时还是英国大部分货币的来源,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此外,英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即将发生变革,英格兰银行将拥有全权监管整个银行业的权力。该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英格兰银行如何独立于政府的过程。1997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宣布了英格兰银行独立的计划,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从此不再遵从政府的意愿,而是由英格兰银行行长担任主席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负责指导货币政策、确定利率,“不用害怕任何人,也不必讨好谁。”不过,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权和政府债务管理权则被取消了。为了让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明确体现政府希望的意图,确定通货膨胀目标和任命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外部成员的权力归为财政部所有,以期达到既能降低通胀风险也能降低通缩风险的“对称”目标。

  当然,这一系列变化也为英格兰银行与英国财政部以及新的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等机构之间的分歧和博弈埋下了伏笔。当中央银行成为被告,当次贷危机导致救助银行产生道德风险,当中央银行既受益于危机又暴露出三方体制之觞,当实施了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后英国经济仍濒于衰退边缘,在是否追加宽松规模这一问题上进退维谷时,持续的变革成为了英格兰银行的新常态。值得注意的是,英格兰银行的每一次变革都非常注重辩论和法治程序,譬如,英格兰银行要求为内阁提出的设立审慎监管局的改革措施制定新的法案以便实施,尽管审慎监管局的设立出乎英格兰银行的预期——既可能加强也可能削弱其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这位针线大街上的“老妇人”也会毫不掩饰地表达不满。这很多时候涉及到英格兰银行个性奇特的行长,这也因此导致在与议会等机构的沟通中引火上身。而当英格兰银行被指控操纵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操纵外汇汇率指控而深陷调查漩涡时,其应对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不过,英格兰银行对于履行本行职责的态度是清楚一贯的,并且开放的文化一直没有停步。2013年,英格兰银行送走了本国人行长默文·金爵士,迎来了英国央行318年历史上首位外籍行长马克·卡尼。针对历史悠久的英格兰银行首次聘用全球一流人才担任最高职务,海外媒体尤其是英国媒体当时的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褒扬之辞。外媒普遍认为,这一任命是对卡尼在金融系统工作能力的认可,同时也表明,在当前宏观经济前景黯淡,金融系统改革复杂多变之际,英国展现出开放的姿态。不过,卡尼对于这一点十分清醒,他希望2018年离任的时候不像入职的时候那么引人注意。“虽然英格兰银行的行为是为英国的繁荣奠定基石——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但是这并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事实上,学会默默离开舞台不要有太多动静,也是英格兰银行每一任行长必须学习和适应的传统。

  对于读者而言,现代央行究竟如何把握独立性的尺度,如何正确地确定职责范围和决策程序,英格兰银行可资借鉴的价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作者丹·科纳汉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用其精妙近似文学的笔法,带我们从历经百年屹立不倒的英格兰银行这里毫不枯燥而愉悦地窥之一二。

  书名:《英格兰银行(1997-2014)》

  作者:丹·科纳汉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