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
- 发布时间:2015-06-06 00:56: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悦读改变人生”
□ 周志明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后遗症至今仍没有消除,几乎天天登上报纸头条的欧债危机便是其重要后遗症,各国在压力面前均采用大规模干预市场的手法。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克鲁格曼,使得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声望达到一个新高度。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和托马斯·萨金特,研究交集在于“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华尔街的崩溃及随后的大萧条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瓦解了人们对市场功效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在本书中,罗斯巴德根据米塞斯关于商业周期的理论,细致而全面地分析了美国20年代至30年代的经济状况,并对那场经济危机进行深入探讨。本书中的许多论点极为新颖,罗斯巴德认为大萧条不是因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引起的,而恰恰相反正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使然。对于金融领域,罗斯巴德批评了中央银行对金融货币领域加以干预的做法,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对长期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罗斯巴德的许多思想都非常独特而又睿智,罗斯巴德和奥地利经济学派不赞成将经济史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数据变化和制度变迁上。他们认为,经济史研究除分析经济数据变化外,还要找出是怎样的人为动机使得经济数据发生变化,而这种人为动机又与历史中每个人或每类人的利益、思想、意识形态及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针对此次危机是创新过度的观点,罗斯巴德继承了熊彼特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观点,创新诚然意味着风险,但无风险无收益,而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提供新的选择与可能性。企业家的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能以新的更有效的配置资源方式来取代原有方式。但创新需要宽容,与谨慎的态度截然相反。面对危机不应该龟缩回去,而是应该鼓励其他的创新手段,从而解决目前的危机。对于政府监管的态度,罗斯巴德认为这是由于政府不断扩张信贷,通过通货膨胀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产生虚妄的繁荣假象,一旦假象被戳破,经济就会衰退进入萧条。这并不是因为政府管制太少,恰是因为干预过多所造成的。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价格机制,且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使得经济动荡风险加剧。
该书作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典之作,体现出罗斯巴德对经济危机诱因的深刻洞见。无论是对商业周期理论和奥地利典型的主观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发展,还是对1920年通货膨胀繁荣的出现和原因的分析,都显得既冷静睿智又独树一帜,与当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如此的契合。
罗斯巴德断言,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自由市场经济本身,而应该归咎于政府政客、官僚和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如果人类社会未能在本质意义上认识到这一点,过去的经济大萧条就不会构成我们生活的教训,而未来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经济萧条在历史的路边,静静等候着我们。历史轮回之际,商业周期理论是否依然有效?4万亿元救市的历史评价?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应当扮演何种角色?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当下的中国经济转型?读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有助于我们反思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思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恰当,也有助于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注:《美国大萧条》,[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