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助力基建稳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5-04 02:31: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A01版)
“中国版QE”言之尚早
尽管流动性整体宽松格局可能将持续,但对近期出现的“中国版QE”论,多数专家认为言之尚早,“放松”并不意味“放水”。
针对市场上关于中国央行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投放基础货币的传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央行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法律也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马骏表示,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今年我国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他强调。
陈雨露表示,此前降准是采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但不等同于强刺激。从全球货币政策背景看需要降准,目前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适当降准降息对冲和应对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
温彬直言,央行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一方面存在法律障碍,这实际是一种财政赤字货币化行为,在相关法律规定中有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手段还很多,中国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需直接突破法律障碍的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所谓QE通常是指央行直接扩大资产负债表,以便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借贷行为和经济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欧美。我们的1年期基准借贷利率仍高达5.35%,这意味着常规政策工具的空间依然很大。”
稳增长关键仍在稳投资
马骏表示,除了货币政策工具之外,政府还正在使用财政和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以对应经济下行压力。
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箱内还是有许多可用工具的。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中国财政状况仍有余地,赤字占GDP比重略微高于2%,其他融资渠道可缓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贷收紧的影响。
分析人士预计,针对稳增长尤其是稳投资的“组合拳”式调控料将加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将成为投资重点。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明中央已经关注到“积极财政不够积极”的问题,强调“增加公共支出”,调动各方积极性。地方政府可能改变状态,掀起基建投资热潮。
管清友认为,基建思路依然是区域振兴,核心的就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但是,也有新意,一是更加注重“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在融资方式上更加依赖社会资本,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弥补资金缺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经济增长仍将依靠投资,稳投资关键还是基础设施投资。二季度基建对其它投资对冲效果将更强。虽然低迷的经济需求仍将制约投资增长,但可以观察到投资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一是在基建带动下,新开工出现反弹;二是基建投资将继续加码,作为稳投资重要手段,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铁路、电力、管网基建将继续提速;三是地产销售见底,地产投资不会断崖式下跌,增速下滑可能放缓。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