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场“郁金香热”
- 发布时间:2015-04-18 00:31: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迈克·达什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个叫弗朗索瓦·科斯特的商人以6650荷兰盾的天价购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这样一笔交易显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让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购买郁金香球根并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他坚信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即便是在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像科斯特这样成百上千个为了争夺购买郁金香球根的机会而不惜任何代价的荷兰人都疯了。但事实是这些郁金香商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为购买郁金香花再多钱都是值得的。首先,最值钱的球根是非常稀少的,用它们培育出的郁金香极其美丽、受人追捧。其次,郁金香的价钱已经连续快速上涨两年了,谁敢说它不会升得更高?
尽管如此,这些商人们还是打错了如意算盘。科斯特的一掷千金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难以遗忘的1633-1637年郁金香狂热的最高峰。这笔交易后来被证实为这次狂热的最后一次体现。科斯特买下球根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郁金香的价格就毫无预兆的下跌了。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至1637年2月底,荷兰曾经最富有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在郁金香上大笔投资的商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弗朗索瓦·科斯特只付了820荷兰盾的定金,但无力支付5830荷兰盾的尾款,最终被愤怒的卖家无情地告上了法庭。
郁金香狂热的故事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十七世纪历史的印象。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物资稀缺的年代,人们怎么会为郁金香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事物而疯狂?在那样一个视成功为美德,公开宣扬最严格的加尔文主义,连教堂风琴都被当作不实之物而禁用,对在婚礼宴席上跳舞也要皱眉鄙视的年代,人们怎么会容忍这种主要是由醉汉们在小酒馆的单间里进行的、贪婪奢侈的交易?交易的对象又为什么偏偏是郁金香,而不是其他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商品?
当时的人们就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从狂热的最高峰到价格暴跌之后这整个期间,荷兰人自己发表过各种小册子,内容大多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或是对郁金香交易的嘲讽。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境外的人更是对这股狂热小心警惕。在他们看来,一个以严厉阴沉、了无生趣、爱好说教,更重要的是对钱财极其精打细算而闻名欧洲的民族似乎完全抛弃了他们的传统,无法解释地为郁金香而疯狂了。
经历过郁金香狂热的人后来也觉得无法解释狂热由何而来。现代人在很多方面也未必比古人聪明多少,所以时至今日,在狂热过去的360多年之后,我们仍然找不到什么适当的关于这段历史的档案材料。仅有的一些原创作品最晚也是在1934年写就的,而且大多只有荷兰语版本。
多少年来,普通读者对郁金香狂热的了解是来源于19世纪苏格兰记者查尔斯·麦凯于184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这本书至今还可以买到,全长723页,共六章,涉及了丰富的内容,然而最为人们所铭记的是其中短短8页的关于郁金香狂热的内容,提出了郁金香狂热是想象力在作用的奇怪理论。不幸的是,尽管麦凯的理论非常有影响力,但他所依据的许多事实却是有误导性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被这些错误所影响了,只要提起狂热,就无一例外的带着困惑和质疑的色彩。
经济学家和市井商贾对郁金香狂热的认识往往也是肤浅的。正如一位教授写道:“刚入学的新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围坐在营火边一起听老师讲述荷兰郁金香的故事,从此树立了对投机性市场的怀疑态度。郁金香球根的价格可以升到如此之高再下跌如此之快,就是资产市场不稳定性和无理性实际体现的最有力证明。”但是金融家和经济学者像历史学家们一样,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了一个可疑的基础上。对他们而言,郁金香狂热是第一次巨大的疯狂,是金融危机最初的表现,像南海泡沫事件一样具有惊天动地的影响。郁金香狂热被定位为一段长久繁荣的第一次破裂。这段繁荣始于纸币、股票和股份的出现,直至近代1989年的大崩盘结束。任何时候只要债券价格比实际价值高(比如靠网络挣钱的公司的股票),金融评论就会拿郁金香狂热来做比较。因为金融学家不能光靠理解和印象分析问题,而是要靠事实和数据说话,但郁金香狂热的相关数据却很难找到,所以比起历史学家来,经济学家可能更不容易适当的分析郁金香的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对狂热的不同看法之间仍存在着根本分歧。
除此之外,比起如今平淡无奇的变异品种,当时的郁金香美得令人无法抗拒。它的花瓣上生长着复杂的纹路,颜色丰富而耀眼,其美丽程度不但史无前例,更遗憾的是已经永远绝迹,后世再也见不到了。
这本书要讲的是真实的郁金香狂热。这种花卉是怎么离开其原本生长的东方,不远万里来到联省的?它是怎么在这里生根发芽,成就了自己的地位?以及为什么狂热会发生在彼时彼刻?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还原郁金香狂热的历史真相,并且解读它背后的金融现实。
这本书里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郁金香疯狂。荷兰上演郁金香狂热的同时,鄂图曼帝国的土耳其人也在为郁金香疯狂。在鄂图曼帝国,人们不是将郁金香当作观赏花卉,而是视其为圣物。比起荷兰更偏重于金融层面的郁金香狂热事件,土耳其的郁金香狂热则更偏重于文化和艺术层面。这种对比令人着迷,更发人深省。
关于郁金香狂热,一直没有多少有益的研究成果,更糟的是仅有的这些还都错误百出。上至腰缠万贯的商人,下至食不果腹的乞丐,是不是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联省人都意识到自己已深陷于这股狂热?真的有人花相当于数十万英镑的价格买一个郁金香球根吗?当郁金香价格狂跌之后,当时世界上最富有、增长速度最快的荷兰经济就开始衰退了吗?
对以上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这并不影响郁金香狂热的研究价值。它真真切切的出现过,确实有人挣了大钱,确实有人一败涂地。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像郁金香一样,让织工比香料商人还有钱;让孤儿富有到一辈子不用工作,哪怕它只是昙花一现,哪怕它并不是奇迹的真正原因,它也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书名:《郁金香热》
作者:迈克·达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