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央行不是万能的

  • 发布时间:2015-02-14 00:30: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许维鸿

  欧洲央行的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随着希腊政客的进一步鼓噪,欧元区形势让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忧虑:虽然每一个理性的旁观者都明白,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希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会下降,但是以执政选票为目的的政客以及唯恐欧元区不乱的英美媒体,还是千方百计蛊惑希腊民众闹事,导致欧元区的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

  希腊现象当然不是孤立的,投机政客的“经济学常识”只能短时间蒙蔽选民和媒体,最终还是要被历史所唾弃。前两年热炒的所谓“安倍经济学”,不也随着日本国内居民消费的疲软而饱受诟病?安倍经济学的所谓核心是超宽松的央行货币政策,致使日元大幅贬值,催生股票价格上涨和出口增加。但是几年下来,被宏观政策“选择性遗忘”的日本居民,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消费能力却大打折扣。暂时因日元贬值而拉动的出口数据,用不了多久就会再现疲态,毕竟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血淋淋的现实表明,央行的货币宽松不是万能的,或者说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只能是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兴奋剂。如果过度使用反而会加剧经济结构冲突,最终损害老百姓福利。那么,为何所谓的主流论调,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货币政策的作为呢?

  之所以很多人夸大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次贷危机后美联储不拘一格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并最终大大促进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可惜,美国的成功案例在欧元区和日本是绝对无法复制的。姑且不论美元作为国际最主要储备货币的绝对优势,即便是美国政府对于财政赤字的控制力度,都是欧日无法比拟的。

  一国的宏观政策主要有两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之所以能实现稳定而强劲的复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保持对政府支出的有效控制,以至于奥巴马政府两届执政,对外战争开支收缩的同时,国内需要财政支持的改革如医疗体制改革,都因为财力不足而举步维艰。正是因为公共部门的投资和消费缩减,宽松货币的增量部分流向了投资效率更高的企业,导致持续大牛市,提升美国企业的生产力,形成资本投资的良性循环。

  反观欧洲和日本,对各自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信用扩张,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在日本,政府债务和政府担保的信用黑洞巨大,由于缺乏对现有以大企业银团为代表的利益集团进行深层次改革的机制,执政当局唯一可以影响的只有中央银行。这也就难怪安倍政府会用更加极端的货币扩张手段来刺激经济,实在不行就宣扬武力,回到民粹主义的不归路上。

  欧洲的问题相对好些。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欧洲主权危机,让很多国内所谓的“砖家”误以为欧元真的要崩溃了,忙不迭地跳出来批评欧元区所谓的“先天性”机制缺陷。其实,南欧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不过是欧元区的一次“假摔”,欧洲央行当然有能力仿照美联储的做法,轻而易举地化解危机。但是,欧元区联手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顺势通过资本市场干预,逐渐将政府债务管控能力差的南欧诸国,纳入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让彼时大肆唱空欧元区的英美媒体吃了哑巴亏。

  因此,这一次欧元区央行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其目的当然不是解救希腊的国债危机,而是希望更多的货币能够通过股市注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另一方面,希腊投机政客闹得再凶,也换不回欧元区对政府支出债务红线的妥协。退一万步讲,即便希腊真的退出欧元区,由于前几年已经闹过几轮,世界各国也有了心理准备,欧元区的损失相对可控。

  有趣的是,不知道一直希望欧洲分裂、坐收渔翁之利的英国,能否在希腊脱离欧元区后,慷慨解囊帮助希腊民粹政府渡过难关,并重新将希腊纳入自己的政治版图,回到一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国美梦中。如果真的如此,由于希腊隔壁就是伊斯兰教为主的土耳其,地缘政治使命使得支持希腊真的要花很多英国纳税人的银子,并最终考验英国选民——因为如今的英国政府囊中羞涩得厉害,次贷危机后英国的财政紧缩是世界各国最严厉的。

  对中国而言,万能央行的讨论也是有意义的,毕竟2014年底的降准、降息,极大支持了A股的蓝筹股反弹。高达50%以上的指数上涨,对于长期疲弱的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珍贵。但是,市场期待的是以货币政策支持的经济转型,是改革红利、制度红利的宏观经济新常态,再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无法完成经济调结构的全部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伊始A股并没有以上涨应对央行的再次降准,毕竟央行不是万能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