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盘上的智慧:期现并进 殊途同归

  • 发布时间:2015-02-02 00:30: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传统经营方式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凡是墨守成规的都亏得一塌糊涂。”一位成功转型的贸易商如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对于传统的豆粕和菜粕贸易商而言,主要利润来自上下游的价差。不过,随着市场价逐步透明,流通渠道逐步通畅,现在如果贸易商报价较高,下游饲料厂就会绕过贸易商,直接从油厂进货。面对竞争,贸易商可谓毫无还手之力。

  树挪死,人挪活。严峻的生存状况,促使贸易商寻找新的经营方式,部分贸易商开始接触期货市场,并发现一旦将期现货相结合,一个点石成金的交易方式——基差交易就诞生了。

  所谓基差交易,是指按“某月份期货价格+基差”的模式为销售合同进行定价。签订合同时,贸易双方可暂不固定价格,而只需固定交易所对应品种和月份期货合约的基差。通过基差交易,贸易双方把价格波动转为更容易判断和操作的基差波动,并可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将风险转移。

  “传统销售方式中的‘一口价’定价缺少灵活性,很难做到随行就市,经常达不到需求方的预期价位,特别是当贸易商和饲料厂都预期粕类价格会下跌时,‘一口价’的作价方式给销售增添了很大困难。”业内人士表示。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大约在2004年前后,中国第一批“吃螃蟹”的贸易商出现了。

  “初期,我们只通过期货盘面来调整现货的单边头寸,资金量有限。2006年起,我们改变策略,着重开展基差交易,2010年之后每个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豆粕交易量是通过基差交易完成的。2012年,我们开始把豆粕经验应用到菜粕中,与湛江中纺每个月保证5000至10000吨的基差合同。”广东福百盛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杏朝说。

  具体而言,贸易商首先估算出某一月份期现货的合理基差,然后将基差销售给下游市场,当基差缩窄的时候,贸易商择机从油厂购买货物;或者销售远期一口价给下游市场,同时在盘面买入套保合约,等到交割月基差回归时,再从油厂购买一口价,同时平期货盘面的多单。

  例如,2014年初,福百盛公司预计菜籽供应趋于宽松,便销售了4600吨7月份交货的基差合约给油厂,平均基差为270元/吨;同时销售给4600吨7月份交货的基差合约给下游客户,平均基差为250元/吨,两条路径均对应着菜粕1409期货合约的套保操作。最终,公司在现货合同中亏损67元/吨,不过期货平仓却盈利167元/吨,该笔交易实际为公司盈利46万元。

  “通过基差交易,我们每个月菜粕销售量稳定在1.5至2万吨之间,2013年菜粕贸易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对公司利润贡献率为40%。”这是阮杏朝给出的基差交易成绩单。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