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当头棒喝” 各大机构噤若寒蝉
- 发布时间:2015-01-07 01:43: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最后一个星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私募老李又一次把名片换了,“这不是最近监管严格了,市值管理这一块业务不能再做了,就把名片里面市值管理的内容去掉,咱也要跟着风走。”老李递过名片解释说。
此前的12月19日,证监会通报了18只涉嫌操纵股价和违规违法的股票,并着重表示,市场上出现“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次日,百圆裤业、中科云网等涉事个股遭遇了断崖式的暴跌。
这并不是老李2014年的第一次更换名片。2014年初,由于看到市值管理业务火爆,彼时老李还特意将其使用多年的名片更换,特意加上市值管理这一块业务,并四处托人打听有哪家上市公司有做市值的需求。
老李盯上“市值管理”在于其丰厚的利润。“简单管理可以收取数十万元服务费。如果深度介入资本运作,除服务费以外,还可以分享千万级别以上的股权超额利润。”深圳一PE人士举例说,2012年以2000万元参与一公司定增,经过两年目标公司股价上涨超过两倍,利润超过4000万元。
在利润的诱使下,一些阳光私募、财经公关公司、券商、PE机构纷纷转身,迎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求的爆发,大力开展相关业务,范围囊括投资者关系维护管理、大宗交易、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等一系列事项。从已有的案例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涉及上市公司层面的市值管理,另一类是股东权益市值管理。前者主要是投资者关系、资本运作等,后者则倾向于大小非减持、股权投融资、股权激励等。但是不同“出身”的市值管理公司之间有较大差别,如财经公关公司侧重投资者关系维护,PE侧重并购重组,私募则侧重二级市场的股价维护。通过公开公告,2014年涉及市值管理的合作案例已超过上百件,远超过前面若干年总和。诸如硅谷天堂、和君资本等更是较高频率出现在上市公司公告和财经媒体网站上。
在众多资金的追捧下,市场甚至出现所谓的“市值管理”概念股。如2014年8月26日晚间,梅安森披露拟向浙江天堂硅谷久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70.64万股,发行价格为13.4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后的数个交易日,梅安森股价暴涨20%以上。
不过,这一切在近期都出现急剧的转向,火爆的市值管理业务遭遇监管的“当头棒喝”。“从最近两个多星期的情况看,客户做市值管理的热情有明显下降,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券商、PE这些机构,都感觉到大家的态度开始谨慎起来,一些原本要签订的单子也因此无限期延迟。”深圳一知名并购重组律师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