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产品 闲置资金投资方向难寻

  • 发布时间:2014-09-26 07: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坐地生息获得稳定的收益,也正因为如此,如今越来越越多的上市公司热衷于投资理财产品,有些公司甚至收回了主营业务的投资,转而用巨资购买理财产品,这难免令市场对其产生“不务正业”的联想。

  现状:理财产品规模激增

  上市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2012年证监会就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同意上市公司将闲置募集资金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政策放宽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如开闸的洪水,越涌越多。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已有158家上市公发布了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仅昨日晚间就有1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己的理财计划或是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而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规模总额已达到4362亿元,而上半年仅为1119亿元。另外,2013年9月整月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规模为175亿元,而今年9月的前25天,理财产品规模就已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了15.4%。

  分析上市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不难发现,上市公司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为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利率大概在4.5%左右,高于银行定期存款3.23%的利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购买国债、信托等理财产品。

  从动用的金额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风格也颇为“豪放”,少则数千万元多则数亿元。而最为“土豪”的美的集团,在今年初购买了484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

   怪象:不爱主营业务恋理财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基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公司自有闲置资金,如西安饮食在8月中旬购买的2亿元中信理财之信赢系列(对公)1416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二是上市公司存留、没有明确用途的超募资金,比如苏宁云商在8月分十次大举购买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超募资金或闲置资金,还可坐地生息获得收益,上市公司用这些钱购买理财产品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主业处在行业见底期的上市公司大举买进理财产品恐怕难以被投资者接受。

  最为典型的是本报曾经报道过的七匹狼服饰。9月初,七匹狼曾披露公告称,公司拟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额度从以前的15亿元提高到20亿元,这是七匹狼第三次上调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另外,这20亿元将不再限制投资品种,可以全部用于风险投资,主要包括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投资、无担保债券投资等。

  七匹狼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23亿元,同比下滑了28.07%;渠道终端数量也从2013年末的3502家减少为今年上半年末的3155家,半年内关闭了347家门店。而报告期内该公司委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将有1.22亿元,已经拿到的收益为6448.79万元,占据了公司净利润的42.64%。

  对此,有分析人士曾表示,服装行业自2013年开始出现疲软态势,至今仍未安全走出行业低迷寒冬,在主营业务创收能力下降时,理财产品的收益使其尝到了甜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但是,七匹狼不务正业搞理财的做法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真相:闲置资金投资方向难寻

  对于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产品现象,有分析人士表示可以理解,因为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的重点方向之一,在资金成本高企的情况之下,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可获取正常资金收益之外的超额利润。不过,也有反对者表示,“虽然上市公司得到预期收益后扮靓了业绩,但这并不能证明上市公司的真正实力。其实,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只有4%-5%的预期收益,和实业能够带来的盈利相比差远了”。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有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品是出于盘活资金的目的,但同时也反映出上市公司手里有闲钱却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和方向,也就出现了像七匹狼一样的公司,在主业不振时把盈利希望寄托在理财产品上的现象。此外,也有市场人士对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产品的问题表示担忧,“在上市公司纷纷向资本市场输血的同时,有可能造成实业经济的贫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