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代表委员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云龙委员: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有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张大卫代表:重视生产布局、城市布局和人口布局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慕德贵代表:利用好区域协调发展对接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刘学库代表:实施区域规划既要“硬接轨”,也要“软接轨”

  【小家连大家】

  “经纪人快来了,快把果子弄好准备装车!”一收到短信,李俊德便催促家人将自家的苹果清点装袋。李俊德是陕西洛川县京兆乡果农,近年来,伴随着陕西果业的发展壮大,他家的收入逐年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与李俊德一样,许多西部地区的老百姓都成为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受益者。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随着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从“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代表委员们表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走好全国一盘棋,不仅是局部问题,更是全局问题;不仅是紧迫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发展的互利双赢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青海省副省长高云龙委员说,由于地理环境、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制约,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多数西部省区与东部的绝对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西部各省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代表说,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点状拉动一定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通过科学引导,促进要素流动、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近年来,西部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东快西慢”渐渐变成了“西快东慢”,但中西部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拉动。河北省发改委主任刘学库代表认为,产业转移必须注重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努力构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

  张大卫指出,在制定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时,要更加注重对中西部地区的指导,更加重视“三化”同步,更加重视生产布局、城市布局和人口布局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东部地区‘腾笼换鸟’,西部地区‘借梯登高’,区域间才能真正互利双赢。”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代表说,要利用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接平台,积极吸引资金、项目的同时,更加重视项目质量,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慕德贵说,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间财力差异较大,应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能享受同等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和基础教育条件等。

  高云龙说,目前我国区域政策制定的基本空间单元过大,在制定政策时,不少都是在重复或强调全国的普惠政策,真正有差别的政策种类少、力度小。比如财政转移支付这样的关键性政策,往往都是定性描述,实际可操作的细则并不多,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有限。“不同区域间应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这样才能有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方面是“民工荒”、“招工难”,另一方面却是“就业难”,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张大卫认为,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大量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中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当务之急。中西部地区财政实力弱、教育水平低,国家必须尽快加大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促进教育服务均等化。

  高云龙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应积极发挥金融在推进区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的功能。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  

  遵循发展规律,优化生产力布局  

  “人家凭什么要与你对接?最重要的是如何培育优势。”刘学库认为,资本是最实际的,哪里具有成本优势,哪里产业基础好,就往哪里走。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的交通设施建设。张大卫认为,国家要继续加强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建管体制改革,对具有公益性、战略性的国家干线铁路建设,中央要加大投资力度。此外,随着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国家还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航空建设投入。

  高云龙说,实施区域规划重在“找市场”而非“找市长”。区域市场要素统一配置,初期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最终还是要探索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要素配置机制。

  实施区域规划的过程中,既要“硬接轨”,也要“软接轨”。刘学库认为,在目前各地基础设施条件、税收优惠政策差别逐渐缩小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劣会成为项目选择的重要考量。只是“硬接轨”,“软接轨”接不上的话,即便项目引进来,也难以留得住、发展得好。

  张大卫说,推进区域发展,也要遵循发展规律,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来优化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君平 鲍 丹 王 珂 赵梓斌
  • 编辑:王文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