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地方债首个还款高峰 政协委员称风险可控
- 中国网 www.china.com.cn 2012-03-10 20:38
- 打印 | 转发 | 评论
中国网3月10日讯 (记者 张少雷)随着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问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将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规模较近几年又有所增加。但政协委员们表示,就整个中国经济而言,偿还这点儿债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据全国政协委员李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原因在于投资过度膨胀,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他举例称,近两年某些地方政府投资率大幅度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客观上导致地方债务增加、物价上涨、信贷膨胀等方面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审计结果也显示,在10.7万亿元的中国地方债余额中,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到17.7%。据估算2012年需要到期偿付的金额将达1.84万亿元。2012年或许将成为中国地方债务还款高峰期。
地方债总体可控 仅4%需要地方政府偿还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性的疑问,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中国总体政府性债务是17.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43%左右。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水平要低得多。他举例称GDP总量大体和中国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德国和日本,比重分别达到83.2%和180%。
杨凯生表示,中国的财政收入,五六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2%,政府的偿债能力比较充分。
杨凯生指出,10.7万亿地方债当中,部分资金投资的公司、项目自身产生现金流,收入足以偿还债务,不需要地方政府偿债。他以工行的数据举例说,工商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贷款的90.4%是不需要地方政府掏钱的,真正要偿债的只占4%左右,总体可控、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也表示,中国地方债与西方一些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有很大不同。中国地方举债用途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而非主要用于经常性开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绝大部分有合格抵押品或现金流支持,同时银行拨备覆盖率高,因此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说,银监会近年来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高度重视,全面提高了对存量平台贷款的现金流覆盖程度和抵质押有效性,完善了平台贷款审批与管理机制,健全了平台贷款的数据统计和监测制度,参与制定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推动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的持续完善。
“经过一年多的清查整改,平台贷款风险已得到初步控制,目前基本化解了2011年内到期贷款违约风险。”阎庆民说。
政协委员建议多举措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在2012年首个还款高峰期来临之际,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作了部署: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落实偿债责任。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化解地方债务的症结,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必须在制度创新中以规范的阳光融资,替代、置换“融资平台”等隐性负债机制,发行地方债是重要渠道。
“鉴于多数地方政府已经突破预算法收支平衡的原则,负债经营成为既定事实,建议尽快修订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在规定条件和合理规模下发行地方债券,这样可以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转换为‘公开债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硬化地方政府负债的约束。”全国政协委员欧成中说。
李勇委员也提出建议,对现行投融资管理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并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地方债务水平可控、安全。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闻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