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

  • 发布时间:2016-05-16 18:13: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马书平 周继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发展一季度交出GDP同比增长6.7%的答卷,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符合预期,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追求质量和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个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需要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不畏浮云遮望眼。”正确研判形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经济走势“唱衰”者有之,认为即将“U型反弹”者有之。众声喧哗之际,唯有透过表象抓住本质,找准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才能做出正确战略判断,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之“新”,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准确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当前经济虽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在企稳向好。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风险点增多,依靠投资拉动惯性犹存。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当前进行的结构性减税,正在有效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但推动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压力加大。

  准确理解新常态,不能戴“有色眼镜”。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对此,要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研判,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对经济运行中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要高度重视、冷静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不必惊慌失措。要力戒头脑发热、主观臆断,而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实现新跨越,带动新发展。“L型”是一个阶段,有它内在的发展过程。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会逐步得到改变,各种政策工具会确保经济在中高速上运行,这种中高速是内在质量提升的中高速。权威人士把脉说,L型走势下消费将引领“中国制造”新风潮。中国制造会唱响中国声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准确理解新常态,要避免“不求甚解”。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要聚焦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善于谋划,筑牢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突出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社会预期。要客观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顽疾”和“病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标本兼治。要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摒弃短期刺激的做法,打破“以增速论英雄”的陈旧政绩观,避免“大水漫灌”、打“强心针”。

  准确理解新常态,要防止当“挡箭牌”。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要通过加强学习改进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问计于民,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使经济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要把握好工作的度,既避免“用力不够”,又防止“下药过猛”,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要害对症下药,找准创新驱动的着力点精准发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起步“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号准经济发展的脉搏,汇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劲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