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从贝壳到贝雕的妙手“变法”

  • 发布时间:2016-05-13 08:29:31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匠心海南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这是什么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细观之下令人啧啧称奇:此处山水写意潇洒,那边花鸟纤毫毕现;此处松柏厚重挺拔,那边烟云薄如蝉翼……是贝雕画!答案揭晓,人群中一片哗然。那些在沙滩上随处可见、无人理会的贝壳经过匠心巧手,竟能焕发如此夺目的光彩。

  海南省技师学院教师吴鉴峰抱手立在一旁,任人们的赞美从耳畔淌过,心里不止一次地想着:“我来海南真是来对了。”

  远赴北海纳贤才

  时针拨回2011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启动,国内外游客对高端旅游工艺美术产品的需求随之不断增加。那一年,海南省技师学院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开设了贝雕画手工艺系,以培养贝雕画创作及生产技能型人才。

  有政策、有经费,可没有雄厚的师资,贝雕画手工艺系就如同无源之水难以延绵成海。为此,海南省技师学院一行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招贤纳才。作为北海贝雕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的吴鉴峰,就是在那个时候和其师父——第四代传承人曹世莲一同来到海南的。

  “刚开始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把北海贝雕技艺在海南发扬光大。但我知道,海南是海洋大省、旅游大省,贝壳资源十分丰富,高端旅游工艺品也很吃香,发展贝雕画产业应是大有可为的。”来琼考察两次后,吴鉴峰更坚定了自己来琼发展的决心,“我看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看到了海南省技师学院引进人才的诚意。”

  海南省技师学院以贝雕画艺术为主攻方向的专业,填补了国内贝雕画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领域的空白。

  扎实打牢基本功

  吴鉴峰已经把家搬到了海南,对贝雕画艺术几近痴迷的他,每天穿梭于宿舍、教室、工作室、实训基地,忙得不亦乐乎。

  他有些得意地介绍:这一拨学生是一年级的,只能做些选材、打坯、切割等基础工作;这一拨学生是二年级的,能够在简单的雕刻和组装工作中熟悉贝雕元素;这一拨学生是三年级的,已经可以运用扎实的基本功进行设计和精雕了。

  “其实,创作贝雕画作品需要的工具不多,只要熟练掌握砂轮机的使用方法。”吴鉴峰举例,贝雕画上的每一片鸟羽都如纸轻薄,每一根绒毛都细于发丝,但贝壳大多坚硬而脆,用力小了雕不出造型,用力大了前功尽弃,“我也常有报废的部件,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做贝雕画的贝壳原料,利用率还不到1%。”

  于是,吴鉴峰要求每一个学生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记者在教室黑板上看到他教授贝雕画《喜上眉梢》的板书,不仅将梅花的特点、形态、色彩、雕刻方法一一道来,还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花瓣的不同形态展现得栩栩如生。

  精益求精再突破

  尽管课业繁忙,吴鉴峰始终不忘自己的传承人身份。

  为了让贝雕画的色彩更为自然丰富,他还与曹世莲等人埋头研究,广泛采集和研究贝壳原料,终于打破了传统贝雕画多用绘画颜料弥补贝壳颜色单一的桎梏,实现了贝雕画作品全部使用贝壳天然色彩的突破。如今,他和学生们创作的贝雕画不仅颜色艳丽而且荧光闪烁、永不褪色,观赏和收藏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他的带领下,海南省技师学院的贝雕画艺术“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最高时每年能够制作出各种规格贝雕画作品1000多幅,年产值200多万元。这其中,不少贝雕画作品在省内外比赛中获得奖项,还有不少被赠送给国内外嘉宾或被各大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我来海南是来对了。”吴鉴峰还是那句话,海南发展贝雕画艺术大有可为。(本报海口5月12日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