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企业4月份IPO锐减近六成 中概股拆VIE借壳A股看中高估值

  • 发布时间:2016-05-13 07: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夏 芳

  近日,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4月份,全球仅有14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同比减少57.9%;其中,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情明显降低,4月份仅有3家公司在海外上市。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全球的IPO数量虽然在减少,但是,中概股回归A股的数量却大增。本选择海外融资的中概股,纷纷选择回归的理由,或许是看好了A股容易“圈钱”。

  中国企业海外IPO锐减

  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4月份,中国企业IPO总融资额为7.31亿美元,环比减少82.0%,同比减少88.6%。另外,仅有华津国际控股、银科控股和中国乳业3家中企在海外完成IPO,它们选择上市地点分别在香港主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数据还显示,4月份中国企业IPO共涉及6个一级行业。从案例数来看,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汽车分列前三位,分别完成7个、2个和2个案例,分别占比50.0%、14.3%和14.3%。从金额来看,机械制造、汽车、金融分列前三位,募集金额分别为3.7亿美元、1.1亿美元、1.0亿美元,分别占比50.4%、14.2%、13.7%。传统制造领域的机械制造、汽车行业、化工企业IPO持续活跃。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静看来,“相比3月份,4月份新股 IPO不仅数量减少,融资额也大幅缩水,海外上市公司纷纷释放出回归内地资本市场的信号。”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众多中概股纷纷选择私有化,欲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随之而来的是A股资本市场中的壳资源被热炒,今年以来,受奇虎360回归消息影响,A股壳公司价格也水涨船高,被资金热炒。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A股高估值对海外市场形成了溢价,导致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下降,因此除了已经为数不多的大型央企、金融机构外,几乎没有其他企业愿意到海外融资,同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好感度也在下降。

  而在资深投资人李波看来,IPO数量的减少很正常。海外上市公司纷纷在谋求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方案,国内A股市场今年头两个月新股发行数量较少,市场需要修复,目前来看,市场修复的很不够。

  李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注册制暂停,战略新兴板搁置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如果继续保持增量,对于市场来说不是好事情。第一步还是该维稳,然后才是发展。

  大量中概股欲回归

  一边是IPO数量骤减,一边是大量中概股选择私有化回归,于是,A股市场上的壳资源变成了香饽饽。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5年总计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

  资料显示,江南春分众传媒,是首个从美股退市、通过借壳七喜控股再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而江南春本人的财富也经由A股市场的重估获得了333.7%的增长。而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在回归A股之前,市值不到200亿元;通过借壳世纪游轮,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元,目前(5月12日)市值为584亿元。

  或许是基于这种财富积累效应的影响,众多中概股纷纷选择私有化,而去年选择回归A股的中概股数量超过去年十年的总和。

  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份,已有优酷土豆、如家快捷、博纳影业、麦考林4家企业退市,另有易居、酷6、汽车之家等多家企业达成私有化协议,此外360、淘米私有化获批,正在走最后退市流程,乐逗游戏和陌陌等也在积极准备拆VIE,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奇虎360的回归引发国内资本市场上对壳公司的一种热炒。有投资者表示,为了赌360借壳,可以选择将A股壳公司都买一遍。

  事实上,资金对壳公司的炒作成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的一大热点。因为,除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选择回归A股,同样,在香港资本市场上上市的公司近年来萌生退意的公司也不少。

  万达商业计划私有化回归A股市场的理由是股价被低估,而H股城商行因为有资本补充的压力,纷纷奔赴A股IPO,计划A+H双平台上市。数据显示,到4月底,共有重庆银行、徽商银行 、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与去年底刚登陆港股的锦州银行5家公司正在排队。

  面对中概股在A股资本市场上掀起的回归潮,沈萌表示,中概股的回归潮同样是因为跨市场估值差异的驱动。

  而在李波看来,中概股私有化的数量去年一年超过之前十年的数量,这个是不同市场估值差异的必然结果,存在套利机会,参与方都获利,当然火爆。同类题材的上市公司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中估值存在差异,由于国内A股市场估值偏高,当然会催生出以分拆、借壳等方式进行的各种操作,甚至一步步推高了壳资源的价格。

  中概股回归存变数

  在张静看来,随着战略新兴板的搁置、注册制的暂停,IPO排队企业高达800家。为了从监管和时间上套利,对于不少想IPO的企业来说,借壳上市成为一条捷径,这也推高了壳价。公司越烂,被借壳的可能性越大,壳反而越吃香。

  不过,近日来,有关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限的消息开始传播,壳资源概念股最先“中枪”倒下。

  鉴于此,李波认为,A股市场已经极其脆弱,任何一个消息,都有可能引起群体性的恐慌。暂缓对A股短期利空,很快就会被新的消息取代,对已经完成私有化的公司是利好。

  虽然证监会回应了中概股回归暂缓传闻,但是,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纳入监管部门的研究范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舆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近三年已经有在国外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上市,市场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有较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应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相关反应,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对此,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概股回归暂缓还未得到监管层的明确回应,但监管层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给中概股回归形成的跨市场套利催生壳概念上市公司非正常上涨所形成的风险提醒。由于对A股有一定的投机抑制作用,对于已经私有化和正在私有化的企业来说,只要基本面好,不会因此受障碍,但对一些业绩不佳只是希望借机捞一笔的公司而言,意味着大门开始关闭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