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天入地”高科技手段监测地灾隐患点

  • 发布时间:2016-05-13 06:33:0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举措

  借助无人机航摄、三维激光扫描等提高隐患排查判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借助现代空间信息、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新一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整合集成地质灾害信息、监测预警等平台,建立完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蹲点故事

  5月10日早上9点,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值班室。

  “滴滴……”角落的电脑突然发出警报。闻声,值班人员张琳立马抓起记录本,两步奔到电脑前。“塔子坪滑坡隐患点有蓝色预警!”转身,张琳拨通了都江堰虹口乡红色村6组塔子坪滑坡隐患点监测员左宗发的电话,请他立即到现场查看详情。

  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如何精准监测预警的?

  □本报记者 吴璟

  专业监测

  地下设备发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

  发出预警信息的是一套名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系统。在张琳点开的电脑页面上,显示着灾害点名称、降雨量、含水量、表面变形值、预警时间、预警结果等多个数据。而在塔子坪滑坡隐患点,尽管显示的累计降雨量只有5.4毫米,但含水量却高达12.7%,因此系统自动发出了地质灾害蓝色预警。“蓝色预警表示这里发生地灾的风险比较高。”张琳说。

  这些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当记者驱车抵达塔子坪滑坡隐患点时,发现了一些“端倪”。点位上,不均匀地浅埋着4个地表倾斜仪,实时监测坡体倾斜变化量。孔压计也埋在坡体中,用于监测土壤含水率。不远处,还有一个用栅栏围住的雨量站。

  这些都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前端设备。“倾斜仪每10分钟传送一次数据,雨量站、孔压计每小时更新一次数据。”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杨彪山介绍,前端所有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传输到后端的系统,系统再利用数字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若结果超过临界值,就将自动发布预警信息。

  杨彪山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塔子坪滑坡隐患点的专业监测设备开始运行。如今发布的每一条预警信息,都是在过去的海量数据积累之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得来的。

  成都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有3438个,仅一个隐患点的预警,对全市防灾有什么意义?“成都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灾隐患点都分布在龙门山区域。我们在这个区域内选择了5处具有代表性的隐患点开展专业监测研究,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出该区域降雨诱发地灾的临界值,有效提高风险预警的精准度,对区域防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杨彪山说,除目前已经建成的5个专业监测点位之外,还有5个点位正在建设中。

  排查判识

  无人机上阵,捕捉高空画面查险情

  在塔子坪滑坡隐患点,记者遇到了拄着树枝、绑着裤腿的监测员左宗发。

  左宗发说,接到值班室的电话通知后,他立即到点位上进行巡查。“来回走了好几遍啰,都没发现什么异常啊。”他有点担忧,会不会有疏漏的地方,毕竟塔子坪这片山不小,一一走遍要费不少时间。

  不过,看到杨彪山等端出的无人机后,左宗发的担忧减轻了:“这个东西太好了,我去不到的地方,它都能去!”

  这是一台八旋翼无人机,它搭载了高分辨率摄像头和无线图传系统,能将捕捉到的高空画面,第一时间传输到地面工作站,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判断灾害变化情况。

  在几个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无人机很快开始工作,从山脚飞到山顶,将隐患点的每个区域都进行详细拍摄,监测人员根据传回的画面进行现场分析。“如果是在应急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卫星信号,把这些画面实时传输到远程会商系统,为后方的指挥提供依据。”杨彪山说。

  现场的分析结果让左宗发稍稍安了心——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不过,这并不等于“高枕无忧”。杨彪山解释:“这次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最大的诱因是滑坡体含水量高。这也相当于一个提醒,现在已经进入汛期,降水会逐渐增多,发生地灾的风险也会增大,我们必须利用好‘上天入地’的设备,密切监测。”

  蹲点一线·汛期防灾减灾备战观察

  ②蹲点地质灾害易发区

  记者手记

  加大地灾防治的科技投入

  目前,我们很难做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发现和精确预警预报,一方面是因为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防灾减灾需要。面对防灾形势,加快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迫在眉睫。

  一个细节让我们对此的感受更加深刻。成都地环站的八旋翼无人机在今年初配置完成,虽然早在去年底,地环站就派出工作人员接受无人机操作培训,还特意买了“小精灵”无人机来“练手”,但在采访当天,仍然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够熟练。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引进应用高新技术,四川的探索虽然已经走在前列,但仍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挑战。尤其是在经历过大地震之后,地灾多发地四川如何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和装备改造升级,成为破解防治工作难题的关键。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