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网约车如何守护乘客安全?

  • 发布时间:2016-05-13 01:51:4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随着网约车平台兴起,人们出行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可否认,从出行角度来说,网约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迅速吸引了众多出行的用户。然而,相伴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约车安全隐患频现,用户对此担忧不已。那么,究竟该如何降低和控制网约车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又该起到什么作用?

  □新闻背景

  网约车乘客频频遭侵犯

  网约车平台的蓬勃发展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近期司机恶意骚扰乘客等恶性事件频发使得网约车安全再度引起关注。

  5月2日晚,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网约的顺风车返回学校的路上,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并杀害抛尸。此后,该网约车平台发布长微博予以证实,并称犯罪嫌疑人在注册时使用了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以及行驶证,但案发时车辆的牌照系伪造。

  就在此案发生前一天,即5月1日,海口4名女生乘坐网约车时,竟然发现司机边开车边自慰。惊恐之下,女生将司机不雅举动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并公布该司机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呼吁大家注意乘车安全。随后,网约车平台对该名司机做出永久封禁的处理。

  再早前的4月25日,媒体报道了一起女乘客遭专车司机殴打的事件。乘客杨女士通过专车软件叫车,“司机态度不好,一直在抱怨地点不好找”。到达目的地后,杨女士用手机软件结账时给了“一星”差评,谁知司机对此很不满,随之对乘客进行殴打。

  关于网约车安全问题最新的事件是在5月9日,天津一女乘客微博爆料称通过约车平台打顺风车,行程中顺风车司机赤裸下身,仅覆盖一条五分裤。

  回顾这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打车软件普及之后,网约车时常被曝出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性骚扰、猥亵及动机不纯的治安案件。

  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与平台此前对司机的准入门槛设置过低有关。今年3月底,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报,深圳网络约租车驾驶员招录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据深圳公安部门排查,部分网约车驾驶员存在吸毒、精神病、违法乱纪等问题,一些被注销驾驶证的“毒驾”人员,使用已注销的驾驶证注册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在这次排查中,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热点问答

  1 部分平台缺乏安全前置机制

  京华时报:最近,网约车行业不断曝出不良现象、甚至恶性安全事件,怎么看待这些事件?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康明: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目前除了北京首汽、上海大众以及广州如约等出租公司自建网约车平台外,其他平台地位尚待明确。既然如此,乘客的权益便很难得到保障。但是,网约车平台为了打消乘客的顾虑,普遍实行后赔付机制,即通过保险公司为乘客购买保险。实际上这是一种有限的后赔付机制,如果乘客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比如需要长期医疗或者丧失劳动力,医疗费用如果超出赔付额度的话,乘客的权益依然无法得到保障。

  我认为网约车平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安全前置机制的缺失。现在部分网约车平台没有承运人资质,一旦出了事故责任主体不明确,平台往往将责任推到司机身上,而这些司机是没有能力成为责任主体的。其次,部分平台对驾驶人员的审核和监管不到位,有些平台对于司机的选用和管理没有统一的规章,或者有规章执行不严,导致司机和证件或者车牌无法一一对应。还有就是车况问题,目前的网约车车况也缺乏相应的安全前置机制,车辆日常的维修保养和审核机制也缺失。

  所以,现在的部分网约车平台是在以上三项监管机制缺失的前提下服务的,产生恶性事件是必然的。此外,地方政府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都在等待政策出台,没有及时对非法运营车辆进行阻断。

  用户刘女士:由于上夜班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自己开车,但在每周限行的一天或者是不开车的情况下我都是使用网约车,因为价格上要比出租车优惠不少。我关注到了最近一系列的关于网约车安全事故的报道,但是我对网约车安全问题没什么特别担心的,因为回家的路不远,而且网约车司机也都是实名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过不靠谱的司机。何况出租车不是也一样会发生安全问题吗?

  不过,我认为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审核可能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据我了解,有些人注册快车司机很快就通过了,审核上不像网约车平台自己说的那么严格。

  2 事后能追查不等于风险小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正因为平台有运行数据,出问题后才使嫌疑人更早被抓获,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陈越峰:网约车和出租车都是快速移动的封闭空间,司机处于情境支配地位,对乘客而言都存在着安全风险。事后能够追查和有无风险不是一个问题。即使对违法行为有抑制作用,也是不充分的。一旦乘客伤害发生,事后能追查对乘客及其亲属而言是于事无补的。

  如果一定要说谁更危险,我想说既没有司机准入资质和审核,也没有运行数据实时记录的“黑车”最危险,未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扬招巡游出租车和未设置妥当准入条件并严格审核的网约车同等危险,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出租车最安全。其实,问题不在于谁更危险,如何降低和控制这种风险才是问题的关键。

  3 监管网约车政府不能缺位

  京华时报:对于降低和控制网约车风险有何建议?

  陈越峰:我认为政府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在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约车司机的审核,不一定照搬出租车司机的准入审核方式。可以尝试由平台先进行审核,之后在线传递至交通主管部门,由其进行后续的审核。在开放政府和电子政务的框架中,与公安机关合作完成犯罪记录审查等。审核不能仅仅做基于文件、证件的形式审核,需要对人、证、车是否相合进行审核。审核需要基于人脸或指纹进行,防止伪造、变造证件。申请的司机还需要通过体检和药检。

  此外,还可以在信息披露、安全设备等方面采取措施。例如,美国加州规定乘客客户端叫车,应当显示司机、完整车牌号和车辆全貌照片;印度规定网约车内必须安装防篡改摄像头。还可以在网约车内或客户端安装一键报警按钮,开启司机客户端接单需要人脸或指纹验证,防止冒用或盗用。

  就网约车安全而言,车辆的检测也不容忽视。美国加州就规定需要对申请的网约车实地进行19项检测。司机的安全也应得到关注。在鼓励创新、方便出行方面,网约车做得都很好,但是不能在安全问题上“裸奔”。

  4 平台希望政府参与和支持

  京华时报:作为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方,如何看待目前行业面临的有关乘车安全的质疑?

  李建华: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只有短短两年的历史,这个处于成长初期的经济形态,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我们觉得这么大规模的分享经济新的业态并没有造成大的社会伤害,相反,绝大多数的人是以极大的热情拥抱这个新生事物并享受其中。

  应该看到,当前分享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靠一两家互联网企业,我们觉得应该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例如在现有政策法规下,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想保障乘客的绝对安全,但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资源,比如需要了解参与者的一些信息,包括历史信用信息、犯罪记录等,平台企业要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甚至有些时候还不是经济能够解决的问题,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平台对自身经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政府创新管理来解决相关政策的瓶颈。

  我们觉得安全问题随着企业的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去年我们完成了14.3亿订单,随着业务量的剧增,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包括我们滴滴本身对安全的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们也把解决安全问题作为滴滴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京华时报记者 郝少颖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