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政策措施双管齐下 破解煤城一产独大
- 发布时间:2016-05-12 10:29: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组成6人调研检查组,对阳泉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听取了24位民营企业家的发言,并临时抽取13家企业依次进行单独会谈;听取了阳泉市及六区县的汇报;实地调研检查了矿区国税办税大厅、城区地税办税大厅、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查阅了银税合作办理台账资料,听取了情况汇报;走访了阳泉市众创电子商务产业园,听取了入驻单位情况介绍;向阳泉市委、市政府反馈了调研检查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调研检查组认为,阳泉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6年3月,阳泉市累计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62881户,较上年底新增1435户。2015年全年,阳泉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6.81亿元,实现利润12.1亿元,从业人员达21.59万人。
政策措施频出助推民企转型
阳泉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许多具体支持帮扶措施,不断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种种难题。
阳泉市特别重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难题,尤其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软环境,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化解这一难题。例如,平定县出台了《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15项工作重点。
资金短缺也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2015年,全市69家小微企业通过“助保贷”业务共获得贷款1.44亿元。阳泉市设立了3000万元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与10家银行签订了使用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合作协议,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倒贷、续贷,已为7户企业解决转贷资金11454万元。
针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难题,阳泉市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是打造众创空间。阳泉市众创空间服务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管理运营人数156人,提供了近1300个创业岗位,已入住创业主体200多家。其次是建立孵化平台。阳泉市已经建成了6个孵化基地,新增入驻创业实体36个,带动就业1400人。第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已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楼宇)5个,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户,培训专业人才50人,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00人次。
阳泉市还出台了《阳泉市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市级四大班子领导联系31家民营企业,市直部门主要领导联系58家民营企业。各区县也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联系对象。
同时,阳泉市还结合市县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具体政策;并统一部署,开展了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活动;简化审批流程,推进了民营企业办理完善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国地税联手银监,积极推动了“银税”合作。
破解一煤独大引导创新升级
阳泉市作为一市一企的典型城市,具有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的先天性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周边“卫星”产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调研检查组发现,这一情况在阳泉市矿区尤为严重,民营经济工业产业重,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小,处于产业链低端。有些民营企业从土地到经营业务都离不开阳煤集团,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又衍生出三角债、土地房产抵押融资难等问题。同时,由于煤炭黄金十年的挤出效应,阳泉市原有的钟表、电子制造等特色产业也逐渐消亡,产业结构单一更加固化。
调研检查组发现,目前阳泉市的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方面是成本上升、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和融资难的老问题;另一方面阳泉市县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服务能力却偏弱,甚至部分服务性收费偏高,因此调研检查组建议,阳泉市政府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帮助民营企业的合力,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将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落实落细,消除各种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例如把市政建设市场对民营企业彻底开放,消除原有的本地工程普遍不用本地企业的怪象。应当保证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工程要求选择施工单位。对于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的情况,应加紧督促,确有困难的,应协商解决,避免长期拖而不决的情况。
调研检查组认为,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办事部门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强化部门联动和协调配合,掌握民营经济发展活动的情况,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市场环境差、融资难等共同问题,政府部门应摸清情况,深入研究,选取有竞争潜力的产业,借助商协会把民营企业组织起来,并在企业开拓市场,宣传展销,融资引资,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帮扶。
此外,还应该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升级创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支持壮大陶瓷、耐材、陶粒砂等专精特细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与原有产业结合帮助进行信息化建设、销售展示、电商渠道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