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红利近在眼前

  • 发布时间:2016-05-09 11:30: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周初,广受期待的亚投行宣布了它的首个联合融资项目:与亚行共同支持巴基斯坦一个高速公路项目。这家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在诞生5个多月后,迈出了其经营业务的实质性一步。

  而就在半个月前,国际金融大家庭的另一个“新面孔”金砖银行也公布了总额为8.11亿美元的首批贷款项目,用于支持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多个绿色能源项目,标志着这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多边银行在成立9个月后正式展开商业运营。

  亚投行、金砖银行,连同去年启动运营的“丝路基金”和正在扎实推进的“一带一路”,这些中国倡议或深度参与的国际机制“基建工程”在短短两三年内就从构想变为现实,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高效协调、共同推进的结果。在此期间,这些提议不是没有遭遇过一些西方国家的质疑、猜忌甚至抹黑,但它们最终能够破土而出、开花结果,足以表明这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顺应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契合了不可遏制的发展需求,也必将带来不可计数的全球红利。

  第一是看得见的“经济红利”。亚洲是世界经济公认的引擎和希望之地,但也是基础设施严重“欠账”的地方。巴基斯坦主要城市拉合尔至今每天只能供电6个小时左右。泰国身为旅游胜地,多数铁路都是修建于百年以前,不少火车时速不足50公里。印度、印尼等国也面临水、电、路等基础硬件落后的境况。

  面对未来10年亚洲约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亚投行、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建设等倡议和机制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撬动多方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硬件短板。亚投行、金砖银行迄今公布的贷款项目,无一例外都是基建项目。这些都可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不仅短期内拉动就业和关联产业,还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第二是用得上的“制度红利”。持续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们开始反思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层问题。随着世界经济步入新阶段,发展中国家实力与能力持续增长,改革现有的全球贸易、投资和监管机制已成共识,亟待破题。

  过去几年,中国从时代大势和共同需求出发,为全球提供了一系列公共产品和制度创新。亚投行奉行“精干、廉洁、绿色”,向所有国家敞开大门,不搞“门户之见”,并作出不设常驻董事会的治理创新。“一带一路”强调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不刻意追求一致性,而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金砖银行专注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发展排忧解难……这些新理念、新机制、新实践,不仅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外界的种种疑虑,还走出不少新路,为后续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经验和借鉴。

  第三是立得住的“理念红利”。在构建开放性经济新机制

  时,中国不仅注重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还强调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十八大以来,中国向全世界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等关键主张,摒弃零和思维、赢者通吃等旧观念,倡导双赢、多赢、共赢等新理念。

  正如不少专家指出,从亚投行、“一带一路”布局,到提议建立亚太自贸区和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在世界“后危机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国际主张,无不是“打造人类命运体”理念的延伸与落实。可以想见,未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貌的“顶层设计”,也必将为世界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和东方智慧,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