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把握去产能与稳就业的平衡

  • 发布时间:2016-05-08 06:19:5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去产能与稳就业的平衡,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部署有的放矢综合施策,切不可只看眼前,顾此失彼。

  在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始终较大。为了冲破这一绕不开的历史关口,进一步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和主动选择。

  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矫正扭曲的资源要素配置,还是抵御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都迫切需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有效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因此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钢铁和煤炭两大重点行业均取得明显突破:一季度粗钢产量下降3.2%,原煤产量下降5.3%。这些积极成果令人振奋。

  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在结构调整阶段,潜在生产率呈收敛状态,经济增速相应放缓,就业压力随之加大。眼下,比较突出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伴随去产能持续推进,员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突显;其二,伴随学生毕业季到来,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和上千万中职毕业生将集中涌入就业市场;其三,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始终都是受经济形势影响最直接的就业群体。稳就业与去产能“双碰头”,成为当前不可小觑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去产能不能以经济增长一路下行为代价,动摇稳就业的“底盘”;另一方面,稳就业也不可过度依赖传统动能,让去产能的积极成果得而复失。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何把握,难点就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去产能与稳就业也不例外。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仍可发现两者完全能够成为对立之中有统一的目标任务共同体。

  先看去产能。只要在严控增量的前提下,把做好员工安置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就可有效减缓社会再就业压力。

  再看稳就业。一方面,着力发展新经济,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可创造更多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等年轻群体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民营小微企业,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可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这样,将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带动就业转型,通过调整结构换取更高层次的就业新空间。

  稳定农民工就业,同样需要创新思维,要开阔思路,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大城市上,而应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中。这样,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幻,广大农民工就业都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得到可持续的保障。

  总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发展新阶段新任务,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把握好去产能与稳就业的综合平衡,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