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战凶猛 海信出海“抢食”
- 发布时间:2016-05-06 03:32:25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随着乐视、小米等互联网电视低价入侵,传统彩电企业日子不好过了。
受到价格战的冲击,海信积极在海外布局,并见到成效。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5月3日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报告,海信从去年四季度的全球第六升至第三,出货量环比增长13.8%。此前海信发布的2015年年报也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4.89亿元,同比增长6.34%。这在普遍陷入亏损的彩电行业可谓异数。
不过有分析指出,虽然海信实现销售规模和利润的增长,但与三星等对手相比,由于缺乏核心产业链支撑,其单纯的比销量没有意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彦旭
价格战逼迫厂家转向海外
2015年互联网企业乐视发布2款液晶智能电视,价格大幅低于同期市场产品。此后小米电视、暴风TV、风行电视也加入彩电市场鏖战。与此同时,国内彩电市场却没有变大,市场容量基本维持在4500万台左右。
受此影响,国内彩电的平均售价已从2014年的3051元跌至2015年的2577元。
四川长虹、深康佳A、TCL集团近期发布年报均告亏损,其中四川长虹和深康佳A去年均出现业绩变脸,前者净利润从0.59亿元变为-19.76亿元,后者则从0.53亿元变为-12.57亿元。TCL集团的净利润则从31.83亿元变为25.67亿元,同比下降19.36%。
海信却实现逆市增长。4月27日,海信电器发布年报,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1.9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净利润14.89亿元,同比增长6.34%。值得注意的是,电视产品仍然是海信电器核心产品,275.98亿元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91.42%。
业内分析认为,面对竞争白热化和市场需求相对疲软的国内液晶电视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价格战无赢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寻找商机的步伐,家电行业分化日益明显。其中海信去年对海外市场积极布局,收购夏普的墨西哥工厂及获得夏普品牌在南美、北美的销售授权是其海外销量取得大增长的关键因素。
海信接手夏普工厂后效率大增
5月3日,WitsView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上,中国三大品牌海信、TCL、创维分别位列3至5名。其中海信销售了347万台,增长13.8%排名上升为第三。TCL也上升一位到第四,销售量达到320万台,微增3.6%。
三星和LG两个韩国彩电品牌在销量上继续占据前两名位置,三星以1050万台占据21.7%的最多份额,但是环比暴跌34.4%,LG电子710万台位居第二,销售710万台,减少了13.4%。
此前外媒报道称,海信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后,提高了对美国市场的供货水平。工厂500个工人能实现月产20万台的产能,而此前夏普运营这家工厂时,800个工人实现的产能不到一半。
报道称,海信对美国零售商合作伙伴的供货时间大幅缩短到1个月,相比以往从中国发货到美国,节省了大量时间。海信还准备对墨西哥工厂增加3000万美元投资,用于自动化改造和产能提升。未来的目标是年产电视量提高到400万台。
不过在外媒眼中,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产彩电还脱不了廉价的标签。在一家外媒推荐的几款彩电产品中,海信40英寸彩电在百思买上的售价为350美元,约合2100元人民币。而同样规格的索尼品牌电视,在亚马逊上的价格为478美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其他LG、松下等品牌售价也在3000元左右。
海外市场冲击高端仍需努力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员刘步尘表示,在海外市场,三星依然一家独大,而日本品牌索尼退居到第六名,这是由于索尼整体品牌战略调整,主要走高端路线,不再追求单一出货量数据。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全球电视产业由中、日、韩三国主导,现在变成了中国和韩国之间的竞争。但是,中国与韩国的差距还是很大,无论销售量、核心技术、完整产业链方面,中国与韩国都有一定差距。韩国企业是全球布局,中国企业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在产品方面,中国还以中端产品为主,韩国以中高端市场为主。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2015年海信在纽约发布ULED电视,其65英寸的4K ULED电视在亚马逊上的标价是2999美元,开始打入中高端市场。2016年4月12日,海信全球发布了第三代ULED超画质互联网电视,走的还是高端路线。
对此海信电器内部人士表示,海信在中国电视品牌价格指数上是最高的,目前很多产品价格超过日本,与韩国接近;在海外市场上开始在大屏等高端细分市场上展开争夺。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液晶电视行业竞争取决于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竞争能力,液晶面板是液晶电视成本的七成,海信电器现在没有制造面板的工厂,将会影响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没有核心产业链支撑,液晶电视行业单纯的比销量没有意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