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小笔头关系制笔业国际话语权

  • 发布时间:2016-05-03 22:31:1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高天宇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以往,国内大多数制笔企业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要分成5个步骤,既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达不到0.003毫米这种高精度的要求。“笔尖难题”困扰中国制笔业已久,不经意间反映出“中国制造”在某些方面与世界一流选手的不小差距。

  目前,中国制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替代韩国和台湾,成为低端圆珠笔的主要供应商,是制笔大国,但不是制笔强国,制笔企业很多集中在笔杆生产组装产业链的低端。

  为了给制笔业提供“利器”,江西上饶一个小企业,自主干出了大事业,研发出了替代国外的制笔设备。其实,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离不开永智制笔这种植根民间的草根企业,一点一滴积累技术与工艺,积跬步以至千里。

  近期,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成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甚至成了总理举例说明钢铁产业要调结构的一个例证。原因是,中国从制笔设备到生产耗材,都存在问题。

  永智制笔创始人徐庆永说,在圆珠笔笔头制造行业,90%以上的中国企业都使用传统的加工工艺和传统的设备。一个成品笔头,分别用4台不同的设备和工序加工而成,精度不高,大大落后于瑞士米科朗24工位车生产的笔头质量。中国是制笔大国,要想成为制笔强国,必须采用多工位车加工笔头。然而一台瑞士造的多工位车售价约为350万元,许多中小型企业都买不起。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徐庆永,一位打工出身的农民工,立志制造24工位车。他借款研发,在江西省上饶市大南镇,先后经过了5年的艰苦努力,花了300多万元研发,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的24工位车——永智24工位车。困扰中国制笔行业的“进口依赖”困局,开始被逐渐扭转。

  从一个小小笔头开始,记者与徐庆永进行了对话。

  记者:圆珠笔笔头生产工艺难在哪?缺乏关键制造设备,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硬实力不够,还是重视程度不够?

  徐庆永:圆珠笔头的生产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笔头里面还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中国用了几十年的半自动笔头加工机主要是靠工人的技术来控制笔头的质量,而且步骤繁琐,要分成5个步骤,既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达不到0.003毫米这种高精度的要求。

  圆珠笔产业在过去被当作小技术产业,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缺乏创新精神,缺少政策扶持,从而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缺乏关键制造设备,说明中国的硬实力和重视度都不够。

  目前在我国没有专业研究生产先进的制笔机械厂,生产圆珠笔笔头的绝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也缺乏改进设备的能力。我国各类笔的产量是巨大的,但价格和利润都非常低,现在我国是制笔大国,但不是制笔强国。要想成为制笔强国,必须从设备上进行改进。

  记者:永智制笔生产的机器媲美瑞士产品,是仿制还是研发?突破的难点在哪里?

  徐庆永:我生产的机器不是仿制而是参照。仿制机器是把原机器的零件进行拆卸逐一拍照,然后由工程技术人员对零件进行测绘技术参数,绘制零件,设计上没有难度。一般仿制容易成功,如果仿制失败,主要是在加工工艺、零件材质、制造精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瑞士24工位笔头加工机已经进入中国30余年,国内几次仿制均以失败告终。

  参照研发的机器是参考利用原机器的工作原理,布局构思,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新机器。新机器所有的零部件全部自主重新设计,零件的形状大小和尺寸都和原机器的零件不一样,设计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很高。但这样我们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已申请或正在申请10多项专利知识产权。

  永智制笔生产的24工位机最大的突破就是材料、加工工艺和技术都可以国产化,和瑞士米克朗24工位笔头加工机对比,我们可以做到低成本,高精度。

  记者:永智制笔的24工位机产业化前景如何?要形成商业化生产,下一步需要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获得支持?

  徐庆永:目前国内圆珠笔笔头加工,90%以上的企业还都是在使用中国传统的笔头加工工艺和设备,做出的笔头精度不高,只适用于低端的圆珠笔。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品种,比如中性圆珠笔、中油圆珠笔、宝珠签字笔等,再用这种传统的设备加工的笔头已经达不到要求和标准。

  永智制笔自主生产的24工位笔头加工机和瑞士的米克朗24工位笔头加工机,都是一台设备一次性加工成成品笔头,加工精度高,质量优质,瑞士的机器一台要卖350万元人民币,而我公司自主生产的这台机器只需80万元人民币,而且维护也比较方便,所以有市场需求,前景很好。

  此外,永智制笔的24工位机不止适合生产高精度的笔头,而且还可以生产其它的一些高精度的小配件,比如光纤接头、手机配件等。

  我们是小微企业,要形成商业化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上支持,仅靠个人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能够使用上中国制造的精密制笔机械,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购买多工位机可以享受贷款优惠等。

  记者:制笔这个产业链,有了国产24工位机,就能提升中国制笔业的竞争力吗?是否还需在线材、墨水、品牌等进行全方位突破?如何突破?

  徐庆永:全球书写工具市场目前已出现分层现象,以欧洲和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中档产品,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中低档产品之间已形成明显的阶梯形特征。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外商既有品牌,又有技术,再利用中国的低制造成本,外商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制笔业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是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

  不仅是制笔行业,整个加工制造业都与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要想做出精密的笔头,就必须要有好的设备,好的原材料,不仅机械行业得发展,原材料行业也要发展。现在国内的线材和油墨的技术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突破。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企业从自身作起,加强研发,强化品牌运作,提高制造工艺水平,明确自身的产品市场定位与市场运作,走出一条企业差别化经营、品牌经营与市场经营的新模式。

  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国际上也离不开中国制笔业庞大的制造能力。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要巩固制造业的优势,加强行业团结,将市场占有率转化成国际话语权,逐步掌握国际定价权,由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迈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