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聚焦最新医疗科技

  • 发布时间:2016-05-03 10:29:5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人工智能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大数据分析患上肿瘤的可能性,完全无纸化的“全程医疗”,甚至VR(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用于医疗影像会诊……记者日前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发现,和往届不同的是,这一届“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展”上,不少厂商带来的“黑科技”更跨界和融合,不仅不高冷,而且能为患者真正省钱、省时间。

  人工智能大数据助力精准医疗

  众所周知,癌症的早期诊断结果对治愈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越早察觉、治愈率越高。基于上述的智能化技术平台,长征医院等七家医院共同建立了“肺癌病例数据库”,来协助专家们对正常人群进行筛查。目前做了20多万个个检后,发现了7000余例肺癌的高危人群。

  “肺部的医疗影像如果出现光点,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判断出是结节还是肿瘤,需不需要下一步检测。几亿人次都筛查完,需要多少人力?”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说,而这一智能化的平台目前已经引入了人工智能,这个医疗界的“阿尔法狗”可以通过对医生诊断过程的深度学习,通过影像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目前正在将计算机和专家的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如果相似性很高,未来可能实现计算机的自主判断。

  这一人工智能系统能自动精准标识影像中小直径肺部结节,还能基于大数据不断自我优化,提供精准医疗。未来还能通过大数据,制定全国首个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预警标准。

  打破“孤岛式”服务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式、全天候的医疗管护数字平台,病人院前症候的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联接起来,实现真正的全程医疗。”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说。

  过去,不仅医院之间的诊疗、影像类的数据是“孤岛”,有时候同一个医院的不同科室,也很难完全互联,医生想要会诊须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数据的更新和交接,病人出院后的术后跟踪和回访更是“基本靠自己”。从手术前的诊断、图像引导治疗;到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出现和处置;再到术后的体征监测等,都可以在一个数字平台上实现。而且这一平台也是开放式的,不仅是厂家的数据,其他检查数据都可以直接接入,实现数据的完全互联。

  陈胜裕说,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平台的开放,早期的慢性病管理阶段,通过先进的体征监测,可以预警、跟踪疾病的发生;在急症发生时,提高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优选治疗方案的能力,改善检查、诊断和决策结果;在院后的协作护理中,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直接监测病人术后的康复状态。“相当于把医生从病历纸中解放出来,打造一种‘无纸化’的医疗。”

  “云端”诊疗破除基层瓶颈

  一副VR眼镜就能实现远程会诊。带上眼镜后轻轻点击屏幕,屏幕上心脏、神经等的三维图像动态立体、大小方向随意调节,还可以查看病灶和截面,让影像能远程“说话”,通过这一屏幕,老医生就能远程指导新医生看到CT影像中的“关键点”。

  “这就好比所有基层的患者开了VIP绿色通道,既不需要过来挂号,也不需要等待,直接就能出片。”薛敏说,嘉定区的居民在社区医院就可以享受基于影像设备的体检、孕检、慢性病随诊、心血管等常见病、老年病随诊及相关的影像诊断服务,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在区级医院,居民即可完成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大病不用出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