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馆如何面对“现实”?
- 发布时间:2016-05-03 08:29:48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以来,VR产业的火爆态势一发不可收拾,在硬件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的同时,线下体验的布局也成为整个VR产业的重要一步,让VR这个看似遥远的概念变得“近在眼前”。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VR体验馆就迎来了一波接一波的体验者。
VR,即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
一波体验馆又来侵袭
昨天,在南开区一家商场一层的虚拟现实体验馆里,一名10岁左右的小姑娘正坐在一个蛋形的座椅上,戴着VR眼镜,手握两个手柄,体验“穿越冰山”,只见她的表情一会惊奇,一会紧张,完全进入了刺激的剧情当中。站在一旁看了好久的市民小张也准备尝试:“不管是丛林冒险,还是太空漫游,我都想‘身临其境’一下!”
店长刘先生称,自己这个店刚刚开张一个多月,平均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体验消费,“五一”期间,每天甚至能达到四五十人次。“去年在新业广场里看有人干这个,自己也想试一试。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还行,至少营业额没让我太失望。”
刘先生认为VR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概念,“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来体验VR。”
而在另一边,位于鞍山西道的信诚大厦里,一家名为vive虚拟现实体验馆的店铺也在4月30日正式开张营业。据了解,这是本市第一家使用HTC Vive作为体验设备的店面。所谓HTC Vive,是一款VR虚拟现实头盔产品,可以体验虚拟现实游戏。“目前我的定价是58元半小时,开业第一天就有四个人来我这体验了,不过都是同学。”店主赵震笑道。
“这个店整体成本有四五万元,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所回报,”赵震说,“VR日后必然就像现在的电脑、手机一样,会充斥我们的生活。”想不明白“未来”,赵震倒看清了“现实”:我也卖VR眼镜,有50元的,也有200多元的,在我这体验好的话,客人可以把VR眼镜买回去。“这两天有人要到我这看看,想让我帮他开一家这样的体验馆,”赵震说,“我不怕抢我生意,这个市场的容量很大很大。”
一波体验馆已经过去
暴风魔镜CEO黄晓杰曾表示,VR产品的最大亮点在于体验,其应用魅力远不是数据或产品陈列所能详解的。
但在火热的背后,不少人士对体验馆这一单纯的体验商业模式却并不看好。实际上,一批先行者在一番耕耘后,就早早地离开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刘先生口中位于新业广场的体验馆,如今就已遍寻不到。记者在大众点评网上搜索并实地探访后发现,数家虚拟现实体验馆在去年的一阵“破土”潮流后纷纷停业,不少网友的点评和签到还停留在去年年末。
过去的一年里,VR体验馆在全国不少城市的商业综合体中落地。有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大多数体验馆的蛋形座椅设备,从最开始的8万元一套,已降至如今的4万元一套,技术的进步,价格的大幅下滑,让体验馆的开设门槛降低。
然而,对于部分生意人来说,这种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在抢占市场和赚快钱的心理之下,难免很快显现弊端:技术、设备的参差不齐,内容资源、效果以及更新速度的制约,导致不少体验馆昙花一现。
首先,这种体验馆很难有回头客;其次,这些设备最多坚持两年不坏;最后,面对设备、人工和商场里高昂的店铺租金,按照单次体验平均30元计算,一天需要接待多少客人才能回本甚至盈利呢?最可怕的是,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眼下的设备也许用不了半年,就要被新技术淘汰。
艾媒咨询《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
虚拟现实才来到风口,体验馆却已开始“转向”。消费者“尝鲜”过后,体验馆又该如何“保鲜”,恐怕是商家在跑步进场的同时,也要思考的问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