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四区”建设扮靓新农村
- 发布时间:2016-05-03 04:30:5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传君
记者从四川省达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获悉:今年将继续在全市7个区(市)县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平均每个区(市)县必须完成3万亩以上。
这样的大手笔始于2014年,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42万亩。
作为一个120余万人口的农业大区,达川区每年更是超额完成任务。2015年完成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面积为3.26万亩,且围绕“田区、业区、社区、景区”四区建设为主题来抓,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尤其是一些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建综合示范区,土地上的雕刻艺术
从达州市城区出发,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道共30多公里路程,来到达川区九岭乡千丘村、蹇坝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经过大型机械精心雕刻的“土地艺术”:一口口经过整治的山坪塘,堤坝上镶满六菱型水泥板。在春雨滋润下,板中圆孔里冒出嫩绿的野草。每一口山坪塘由灌溉渠将层层梯田串联起来,在每一块规整的梯田里,水从上一块田的坡坝正中央开渠汇入,然后从下一块田的坡坝正中央开渠汇出。
“这里可充分体现我们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中‘田区’建设的亮点,即路相通、田成方、地成块、沟成型、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区委农办工作人员张宏道说。
在九岭乡千丘、蹇坝、五福村和龙会乡花石岩村交界处,有一个叫瓦扎寨的山梁,原先有三四百亩耕地分属4个村,但荒芜多年,如今1200余亩连片的青花椒产业园已见雏形,去年底刚栽下的树苗开始悄悄地发芽。它的主人是龙会乡阳岭村党支部书记刘多益。
“以前这里的村民农闲时靠打麻将混日子。去年冬季,当地村民仅从我这里领走的工资就达70余万元。”刘多益说,“种花椒很有前景,每亩鲜花椒产值达两万元以上。”到目前,达川区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近万亩。
社区加景区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升级版
来到花石岩村,300亩无花果基地、700亩脆李基地以及60余亩高标准农田自然能见到“田区”“业区”景象。然而在这里,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打造,即“社区”加“景区”建设,这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有了升级版。
去年建成的花石岩村新村聚居点目前共有30户,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为两层乡村别墅式建筑,水电气光纤等管网全通,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等配套齐全。入住这里的村民,每户实际只投入了17万余元,其余投入全是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整合的项目资金,共计500余万元。
这个构想出自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传全之手。吴传全是花石岩村人,曾担任达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退休后被老家60多名党员联名“上书”要求他回来当村支书。
“游客来到花石岩,既可赏花、垂钓休闲,又可感受到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吴传全说。目前景区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经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支持,已经全部完工。
突出“四区”,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现多项创新
“2015年,我们坚持‘筑牢基础、做强产业、建好新村、紧盯脱贫、助农增收’,在多方面谋创新谋突破,最终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3.26万亩。”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说。
达川区把农建综合示范区规划纳入全区城乡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四大规划当中,形成综合规划布局。“这样就打破了乡镇和行政村区划界限,实行集中连片开发,从而构建起‘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格局。”许国斌说,“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还让群众的意愿充分体现在规划编制上。”
在建设过程中,“四区”建设充分体现了达川特色。“田区”建设重基础,促进了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1.47万亩,土地整理面积1.2万亩。
达川区建立了农建综合示范区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农业发展专项资金50%用于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2015年共投入农建专项资金300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300万元,新村建设资金1200万元。通过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共整合连片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18个涉农项目资金1.6亿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