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夏商建筑

  • 发布时间:2016-04-30 01:30:4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品筑春秋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终结了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的世袭制。从夏朝的建立,到春秋的结束(公元前475年),这1500多年的漫长岁月,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水平比起原始社会来,自然有了较大的提高,毕竟能聚集一个国家的实力,建造的宫殿建筑其遗址在今天看来,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与氏族部落不一样,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有了王国和都城的概念。夏朝的都城叫“斟鄩”,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1959年,考古学家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洛阳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经过新中国三代考古学家持续40多次的发掘,证实了这里是公元前20世纪前半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夏都斟鄩遗址(二里头遗址)。

  有学者认为,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和二号宫殿遗址分别是王宫和宗庙遗迹。一号宫殿遗址围墙略呈折角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大致等于1.5个现代的足球场大小。王宫大殿在围墙内北端的夯土台基上,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柱洞排列整齐,形成面阔8间、进深3间的殿身平面。专家根据《考工记》,复原了一号宫殿的图形,认为这是一座以木架骨、草泥为皮,四坡出檐的大型木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没有砖瓦出土,专家认定,一号宫殿以茅草为屋顶,以夯土为墙壁,隶属于上古建筑中的“茅茨土阶”形态。在今天看来,这种王宫大殿不论是规模还是材料,都太原始落后了,但是,在4000年前,这可是整个东亚地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睥睨四方,唯我独尊。

  二号宫殿建筑遗址是包括廊庑、大门、中心殿堂、大墓的一组建筑。宫殿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和西廊,南面为复廊和大门建筑,而北墙和三面廊庑围成一个广庭,庭院里有陶水管铺设或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设施(早在夏代就有下水道啦)。广庭中心偏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与北墙之间有一座大墓。这座宫殿建筑很可能是夏都宗庙性质的建筑,而大墓里埋葬的应该是某一代夏王。

  从两组宫殿建筑复原图看,当时修建它们的时候,有一定的建筑图纸(纸张尚未发明,应该是刻在木头或者竹片上,有待实物出土)。如果图纸有朝一日出土面世,可以想象,这将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考古大发现!

  夏朝之后,就是商朝。这里先来说说成语“托梁换柱”的典故。

  话说老商王帝乙在世时,某日与众王子、大臣同殿议政。突然之间,头顶传来“咔嚓”一声巨响,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拦腰折断,眼看着大殿就要轰然倒塌。正在众人惊慌失措之时,三王子子辛一个箭步冲到断柱旁,两臂用力,竟然硬生生地又把房梁托了起来。众人赶紧招呼卫士用新柱子换掉断柱子,遂转危为安。经此一役后,老商王对这个天生神力的小儿子越发喜欢,最终将王位传给了他,即《封神演义》里的末代之君商纣王。

  中国古代建筑中,梁柱是建筑的骨架,承担起负重的主要功能。梁是纵向的大方木,其腹部两端搭在柱头上,背部承负着瓜柱和檩桁,承担其上构件的载荷并将之传递给身下的柱子。而柱子是直立的大木,分担起自梁而来的巨大重量,并将之传递给大地。所以说,中国古建筑主要承重机构不是承重墙,而是梁柱,承重结构(梁柱)和围护结构(墙体)是可以分开的。

  这么看的话,这个纣王还真是天生神力、勇武异常。不过,让我们来看看商代宫殿的规格,再来查验一下纣王托梁换柱的成色和含金量。

  据历史记载,商代的都城曾数度迁移,最后建都于殷,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小屯殷墟宫殿遗址有多个重要发现,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极大:

  首先,殷墟遗址具有大体一致的纵轴线,两侧建筑有主有从,基本形成对称结构。这就为后世的宫殿建筑群“前殿后寝”“对称布局”提供了一个参考模板。

  其次,夯土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到了商代,板筑墙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在砖头尚未发明的年代,夯土墙是最坚固的城防。孟子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个傅说,在辅佐商王武丁之前,就是一名建筑工人,负责夯土筑墙工作。

  第三,石灰水涂料得到应用。在商代的建筑遗址中,出现了白灰抹墙。可见商代人采用石灰水作为建筑涂料,刷白墙壁,开始了室内美化的过程。直到今天,我国部分偏远地区还有人用这种原始的石灰水涂料涂刷居室。

  第四,甲骨文的出现。商代的甲骨文是方块汉字的原始雏形,很多是象形字,其中宫、高、京、室、宅、门、户、牢、囚、家、井等字,其图画就是模仿的建筑实物,从这些文字的造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建筑的大致形象。

  殷墟宫殿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的防御濠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护城河的作用。

  至于商代王宫大殿的柱子有多粗,我们也可以通过遗留的柱础来测量:所有的石柱础都是用直径15—30厘米的天然卵石造成,有些大柱础下面还有铜铚衬托——起到找平、防潮和装饰作用。这么看的话,商纣王“托梁换柱”的大柱子,隶属于殿内的金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柱,故而,直径也应该最长,大约30厘米左右。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夏商建筑,造型古朴,大巧不工,虽然依旧原始、落后,但能真切反映出中国远古建筑特有的时代气息,代表了中国远古建筑的水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