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如何保护粮农利益 保障粮食安全?

  • 发布时间:2016-04-28 15:30: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回应粮食热点问题,“高库存”并不等于供应充足,粮食产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保护粮农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粮食如何“去库存”?怎样避免农民“卖粮难”?怎么守好口粮安全?面对当前我国粮食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昨天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一一予以回应。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二连增”,市场粮源非常充足,各方面的粮食需求都得到了持续、可靠的保障。但是,任正晓表示,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产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还有20多天夏粮收购就要从南到北全面铺开,再过5个月秋粮又要登场。仓容紧缺,粮食收储矛盾突出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任正晓表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

  任正晓:我们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举措,第一就是要抓紧销粮腾库,优先安排销售夏粮主产区和粮食仓容紧缺地区的库存。第二就是要加快进程进度。第三就是要利用社会仓容。今年国家规定,中储粮等央企和地方的骨干粮食企业可以采取委托或者租赁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仓储设施,收储粮食。第四就是做好预控应急的准备。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粮食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两条原则:第一条是要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利益,第二条是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理顺制度和机制,二者兼顾?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胡定寰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一方面是粮食12连增,仓容压力紧张,粮食也需要去库存,另一方面是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粮食生产硬性约束的双重挑战,面对这些调整,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胡定寰:从短期来看,我国粮食的库存略微偏多,但是从长期来看,特别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粮食绝对是供不应求的。第一,全球人口在不断增加。第二,全球人类的收入消费结构在改善。第三,土地不会增加,水也不会增加,生产环境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从长期来看,粮食只会供不应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必然是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经济之声:12连增之后,今年夏粮有望继续获得丰收,但是目前主产区的粮食仓容爆满。任正晓用了“前所未有”、“空前紧张”这样的词来形容收储压力。在收储压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这凸显出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有哪些方面亟需调整?

  胡定寰: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我们国家玉米、小麦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所以我们应该避短求长,指出我们的强项。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其实农民比我们更了解,但是我们要给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应请专家提供一些好的方案。第二,关键的问题还是提高粮食生产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种植规模和农业生产率。我们要加强企业化、自动化,降低成本。此外,在改变结构方面,我们可以多种一些马铃薯。

  经济之声:夏粮丰收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继续来说如何避免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在收储工作中,近几年,玉米一直是个焦点,目前玉米已经确定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收储制度基本框架,昨天,任正晓也提到了很多为解决好农民销路的具体措施,下一步继续深化收储制度改革还有哪些工作要跟上?

  石磊:自我国开始实行国家粮食收储制度以来,目前这个收储制度基本上还是在比较正常的运转。但是这里边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收储制度的改革来解决,一个就是财政对收储的支持。目前把应收的粮食收上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后顾之忧对于稳定种植面积以及农民的信心都非常有帮助。粮食收储进来了以后怎么办?应该运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加强物流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体系的建设,也就是数据库的建设,明确粮食已经收储了多长时间,我们一定不能让粮食收储超过三年的时间,因为三年以后粮食就成为陈化粮了,陈化粮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第二,地方政府对粮食收储的支持应与粮食收储企业和国家财政的支持相结合,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建构与完善收储制度。

  经济之声:一方面我国粮食库存当前处于历史最高位,但是另一方面粮食进口还大量增长,这也是关注的热点,任正晓解释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就是说,一方面,我国的粮食种植结构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国外粮食价格便宜,而我们的粮食贵实际上也和我们的生产方式有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亟需展开?

  石磊:我赞同这两个重要的判断。今后我们需要完善我们的生产方式,解决土地细碎化、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我们的政治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要改善农业基础不稳定的情况。第一就是加快农业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步伐。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有想法但还没有具体的做法,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新农业的发展相结合,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应该与新型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结构的六个调整相结合。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农业内步生产结构,避免单一农产品过渡储备。另外,我们应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实际上成本过高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土地细碎、规模过小并且品质不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后要把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组织化相结合。其中规模化就是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归并、调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陷在了两难的境地,土地归并起来不知道干什么,另外,归并起来以后对农民的补偿钱又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现把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给难住了。此外,没有规模化就不可能有专业化,生产、销售、研发以及防疫免疫都应有人专门负责,这样就能帮助农民在增产的同时实现增收。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